中俄伊軍演後美軍殺害伊朗指揮官 中國固守「三不」中東承諾

撰文:范曉鵬
出版:更新:

40年來,中國、俄羅斯和伊朗首次海上聯合軍演剛剛在2019年末的印度洋北部阿曼灣水域落幕,美國即在2020年新年伊始對伊朗展開激烈軍事行動。負責海外軍事行動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遇襲身亡,將美伊推至戰爭邊緣。

這對於剛剛參加三國海上聯合軍演的中國來說,是一次外交考驗。

1月4日晚,外交部長王毅先是收到了伊朗外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的求助電話。他說,希望中方能為防止地區緊張局勢升級發揮重要作用。王毅當時回應了四句話:

警告美方行為的性質:美方的軍事冒險行為,違背了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將加劇地區局勢的緊張動盪;表明中國反對立場:中方反對在國際關係中使用武力,軍事手段沒有出路,極限施壓更行不通;亮明中國要求:中方敦促美方不要濫用武力,通過對話尋求問題的解決;表明中國中東外交政策:中方將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為維護中東海灣地區和平安全發揮建設性作用。

這四句話並沒有給予伊朗實質性的承諾,但是很明確地表達了同情立場。人們注意到,王毅隨後與法國外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的通話表明雙方「立場相近」。除就挽救伊朗核協議問題只有王毅做了表態外,事實上二人的最重要成果是王毅「兑現」了承諾,公開呼籲法國對伊朗的遭遇給予同情和支持。

當晚的第三個電話是王毅打給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的。新華社通稿透露了王毅的這次外交斡旋成果。在王毅提出與俄羅斯「共同維護國際法和國際公平正義,為妥善應對當前中東局勢發揮負責任作用」,拉夫羅夫回應稱與中國立場完全一致,並願意同中方密切協調,為避免地區局勢緊張升級發揮建設性作用。

也即是說,4日晚上的3個電話,伊朗的求助藉助中國的影響力獲得3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口頭承諾。儘管未來美伊會否脱離準戰爭狀態尚未可知,但至少伊朗拿到了一張牌。

伊朗將領蘇萊曼尼被美軍殺害,觸發美伊矛盾升級。(AP)

這雖然不是中國首次在中東問題上扮演如此活躍的角色,但是在美伊瀕臨戰爭邊緣的情勢下,中國的角色若足以讓中東火藥桶暫時降温的話,那就是自身全球地位的極大提高。

事實上,中國對中東事務長期處於既陌生又消極的關注中。前領導人江澤民時期,中國與中東的聯繫才活躍起來。但是相較於選邊站,中國一直比較好地保持着自己的「等距離外交」策略。甚至直到2016年,當中國最高領導層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阿盟總部演講,公開做出「在中東不找代理人,不搞勢力範圍,不謀求填補『真空』」的政治承諾,以示不會捲入中東地區衝突。

不過,這種置身事外的姿態總是與現實中中國的國家利益發生激烈的衝突,而且總是遭遇現實複雜多變狀況的挑戰。

現時中國不可能在聯合國框架之外給予伊朗過度支持。如果伊朗認識到這一點,以及自己相對於美國在中東軍力存在的弱勢,便不大可能在正面戰場對美國發動襲擊,有消息稱伊朗可能轉而採取自己所擅長的「非對稱戰爭」模式。

這對中國來說,按照傳統思維來說很難發揮影響力,中國的有限度介入可能需要更多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