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聖誕」「毛誕」兩重天 是意識形態作祟更是社會焦慮
2019年12月26日是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誕辰126周年紀念日,雖然依慣例未逢五逢十中國官方不會舉辦高級別的大型公開紀念活動,不過民間紀念毛誕的活動依然十分火熱。毛誕前一天晚(12月25日),毛澤東家鄉湖南湘潭韶山已聚集大批中老年民眾祭拜,甚至湘潭的義烏小商品城發起「吃壽麵」的活動吸引眾多中老年一起慶祝毛誕;而北京毛澤東紀念堂前,來自中國各地的民眾則排起長隊伍;全國各種社團組織毛澤東詩詞朗誦、書畫展等活動……
與民間慶祝毛誕日的火熱場景相比,在毛澤東誕辰前一天的西方聖誕節(12月25日)在中國則是繼續冷清。自2017年末,聖誕節前夕,北京當局禁止中共黨員過聖誕節的消息傳出後,聖誕節在中國遭遇「政治封殺」。日前,網絡上再流出地方政府機構發文抵制聖誕節的文件。有網民直言,中國社會正在形成「恐誕」氛圍。毛誕與聖誕,這一熱一冷的背後固然有官方傳導給社會的壓力,但更主要的原因不在文化層面而是經濟因素。
在中國,聖誕節只是一種狂歡,更多的是購物節和消費節。看電影、搞促銷、大酬賓、大甩賣……確切來說,這是一種商業的狂歡。無論是否有意為之,「中國式聖誕節」都淡化了這個節日的宗教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說,聖誕節在中國變得越流行,其具有的基督教特性就越少。
確實如此,在中國熱衷聖誕活動而不知聖誕來歷的人很多,所謂商業式聖誕即是一場商家促銷與大眾對休閒娛樂追求的一拍即合。這不僅體現在聖誕節,在中國的國慶節甚至傳統的中秋節、端午節以及伴隨電商興起的「雙十一」「雙十二」購物節等等都在被崛起的消費文化所主導。
因此,討論聖誕節在中國遭遇「冷凍」現象也就不能僅盯着意識形態。如果留意近兩年中國的消費趨勢也就明白聖誕節在中國的遇冷並不是孤例。2018年7月,中國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速為8.8%,為2018年以來次低水平,從1月至7月累計增速看,名義與實際增幅分別為9.7%和8.06%,均為近年來的最低,到2019年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創下新低,主要拖累因素分析為在全球需求和中國國內需求疲軟。也正因如此,關於消費升級與消費降級的爭論在近兩年中國輿論場十分火熱。
在整體經濟下行的壓力下,2019年中國消費市場中較具有標誌性的雙十一成交額便受到「假數據」的質疑,這大概也體現了中國國內消費信心受影響的案例。因此,聖誕的冷清相當程度上是消費信心不足的體現。
同理,毛誕熱表面看來是中國左翼回潮,其影響因素同樣是經濟下行的壓力。在中國的政治光譜中,左翼人士對毛的懷念包括其「均產」「共產」的政治主張,但因不符合客觀規律的大躍進運動,以及後來的「文革」動亂,中國政治領導人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但在一些左翼人士看來這是對毛路線的「背叛」。而隨着中國內外挑戰風險顯現,外部整體國際經濟形勢不振,國內承壓美國的經貿戰與自身的經濟結構轉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種對社會現狀的不滿情緒會愈發釋放出來。這已不是中國政府高層的政治判斷,也成為現今中國民眾的具體感知。
整體社會政經形勢的變化讓左翼回潮更為凸顯,毛熱還僅是在中國的一個顯例。2019年英國首相選舉,奉馬克思主義綱領的工黨領袖傑拉米•郝爾彬(Jeremy Corbyn)一度成為現任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而一直以來被稱為「反左大本營」的美國,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之時,自稱為「民族社會主義者」的參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跟大熱政治人物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對壘時竟也爭取一大批跟隨者。2019年全球各地爆發的政治運動也都是喊着要「公平」的口號湧向街頭。
在一個環球共此涼熱的時代,無論是思潮的起伏還是政經的調適,其所帶來的影響一定是相通的,因此,中國聖誕毛誕的冷熱現象也只是全球經濟降温的一個表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