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 中國正式進入雙航母時代

撰文:范曉鵬
出版:更新:

2019年12月17日澳門回歸二十周年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離京南下趕赴海南三亞,見證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山東艦的入列交接儀式,此時,距離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改裝自烏克蘭製造的瓦良格號)入列服役七年。
外界普遍認為,隨着002型國產航母山東艦的服役,中國正式迎來雙航母時代,這不僅大幅增強中國海上實力,還能夠維護在海外持續擴張的利益,尤其是之於南海的意義。

隨着002型國產航母山東艦的服役,中國正式迎來雙航母時代。(視覺中國)

就在山東艦服役的前一天, 2016年中美兩國海軍在南海那場世紀對峙的相關內幕再次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當時長達一個月的中美軍事博弈,從一開始的隔空叫陣,到面對面的劍拔弩張,再到作戰部署的暗中較量。幾十個日日夜夜的兩軍對壘,當時的新聞報道只披露了冰山一角。外界多指中國在三年前那場南海危機是以勇氣逼退對手,但隨着山東艦服役,如果中美軍隊再於南海「狹路相逢」,場景一定會和2016年有所不同。

了解過山東艦及其背後的中國航母歷史,也許便可明白輿論對山東艦的意義評估與期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離京南下趕赴海南三亞,見證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山東艦的入列交接儀式。(新華社)

國人為何期待山東艦

其實早在上周二(12月17日)之前,中國坊間對該艘航母已翹首以待。關於它的建造進展、名號、停靠的軍港,甚至猜測交接時間是否具有特殊意義等的討論此起彼伏。《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博公眾號「俠客島」曾這樣解釋關於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交付日期:對於中國人來說,12月17日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一百三十一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在威海劉公島正式組建。而後發生的事,每個中國人都難以忘懷。因此,選擇這樣一個日子迎來山東艦的服役,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關於航母的命名,此前中國網絡上有「湖南艦」、「河北艦」、「海南艦」的猜測。中國海軍新聞發言人程德偉在山東艦交付次日(12月18日)向媒體表示,是根據《海軍艦艇命名規定》,綜合考慮各省、直轄市申請意願等各方面因素而定。另外,根據艦艇命名慣例,為保持航母舷號銜接有序、整齊統一,山東艦舷號在遼寧艦(舷號「16」)基礎上順延為「17」。「俠客島」更詳細地解釋稱,航母命名為山東艦,主要是因為山東青島軍港為建造國產航母的專用軍港及保障設施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於該航母的技術參數,據中國國防部早前說法,山東艦排水量約為5萬噸級,採用常規動力裝置,搭載殲-15艦載機和其他型號。但外界猜測,這艘以遼寧艦為藍本而建的航母滿排可達7萬噸,最大航速30節,安裝與遼寧艦相同的紅旗-10艦空導彈、1130近防炮,搭載艦員1,960人,搭載24架殲-15,以及直-18J預警機、直-18F反潛機、直-9C搜救機等。

這代表着山東艦處於什麼水平呢?首先,與遼寧艦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山東艦是第一艘中國國產航母,從總體設計、船體建造到主動力裝備國產化研製都是基於國內自主,而遼寧艦是由前蘇聯的廢棄航母瓦良格號改建,即在半成品的基礎上打造。另外,山東艦甲板面積更大、艦島更短但更高,相比遼寧艦飛行甲板前部只能搭載24架殲-15艦載機,山東艦至少可以搭載36架殲-15艦載機,數量提升了50%。在世界航母佇列中,山東艦目前與「第一梯隊」、美國最新服役的福特級超大型航母及成熟的尼米茲級大型航母相比,確實存在客觀差距,不過從當前擁有航母的國家來算,全球僅有中美兩國能夠組建龐大的航母編隊。

中國進入國產航母時代,很多人聚焦中國史無前例地擁有兩個航母編隊,是繼美國、英國之外,成為當今世界上第三個擁有雙航母編隊的國家。但顯然,這還不是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式服役的全部意義,更為重要的意義在於,中國就此全面掌握了自主建造航母的成熟能力,開始真正意義上進入航母時代。

相比遼寧艦飛行甲板前部只能搭載24架殲-15艦載機,山東艦至少可以搭載36架殲-15艦載機,數量提升了50%。(視覺中國)
+4

中國「航母時代」前傳

事實上,中國輿論之所以對國產航母抱有如此大的期待,除卻現實上的軍事意義,還有中國近百年來在海上軍事的「心結」,這種情緒尤其在習近平身上表現明顯。

中國海軍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便有打造一支藍水海軍的計劃。從初期的內部論證至1980年5月,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劉華清率團訪問美國,解放軍人員和中國科技人員第一次踏上航空母艦。1985年開始,中國開始研究學習退役航母,包括澳洲海軍墨爾本號、前蘇聯明斯克號、基輔號和瓦良格號,其後還組織了中國航空母艦及其編隊的指揮人才的先期培養。1989年1月,航母建造工程正式立項,得名「891工程」,不過,它最終因與當時中央政策不符而夭折。

隨後,中國進入改建退役航母階段。中國試圖從獲得的已退役艦體取得關於航母設計的啟示。例如中國對1985年獲得的墨爾本號採用逆向工程,在陸地上建造基於墨爾本號蒸汽彈射系統及着陸系統的複製品。再如通過一些企業購入繼續改建,當今的遼寧艦即是此例。

除了獲得他國海軍的退役航母外,中國海軍也在積極購買國外航母設計資料。其中一例是試圖從西班牙造船公司巴贊(Bazan)購買還在計劃中的常規起降航母(23,000噸的SAC-200和25,000噸的SAC-220)設計藍圖。雖然最終並沒有達成任何購買協議,不過,外界認為這所西班牙公司獲得了數百萬美元諮詢費,或許表明該公司將一些航母的設計思想給予了中國。此外,在購買前蘇聯未建造完成的航母瓦良格號的同時,中國還得到了一套完整的航母設計圖紙,這是已知的中國最近一次購入航母設計圖紙。根據參加過談判的中國使館成員的回憶錄,這套圖紙先於航母抵達中國,有指這份常規設計給改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入列,標誌着中國擁有首艘航母。

與此同時,中國自主研發建造航母計劃也在進行。2004年8月,中國啟動「048工程」,該工程明確了發展航母的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用十年建造兩艘中型航母;第二步再用十年建造兩艘大型航母;第三步視情況發展大型核動力航母。此間,外界對中國建造航母的猜測不斷,至2015年12月31日,中國國防部確認,中國正在建造完全自行設計的第二艘航空母艦。上周二,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正式在海南三亞入役,命名為山東艦。至此,「048工程」的第一步正式完成。

根據已經公布的資訊,當前,除了改建的遼寧艦與新入役的山東艦,中國尚有正在江南造船廠建造的第三艘航母與準備建造的第四、五艘航母。

去年(2018)年5月,在大連旅順軍港,遼寧艦與正在船塢內進行維護的國產航母首次「同框」出現。(資料圖片)

為南海加持「定海神針」

外界關注山東艦的入列地點,其實是想證實此前關於山東艦佈局南海的猜測。此番選在三亞舉行新航母入列式,或許進一步印證了將在三亞建設新的航母基地的推測。

近幾十年,中國在南海上的姿態隨着軍事力量的變化而改變。九十年代前,受經濟和軍事實力等限制,中國對主權爭議地區採取「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但隨着南海軍事力量變動,中美爭執不斷,華盛頓指摘北京在南海的行動並加大南海「自由航行行動」,中國同樣日趨強硬,甚至更早已現端倪。

以2012年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設立為標誌,中共對於南海主權的主張發生轉折,不再停留在口頭表述,而是開始付諸行動。2013年7月30日,習近平在一場研究會上明確將過去鄧小平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八字方針,修正為「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十二字方針。其後中美在2014年8月與2016年5月於南海上演了兩次近距離接觸事件。2016年7月本文開頭提及的中美軍事世紀大對峙在南海持續了一個月。

當時為了確保由美國主導、不利於中國主權的南海仲裁案宣判當日(2016年7月12日)能恐嚇性地壓制中國,美國提前動用了列根號和史坦尼斯號兩艘航母,加上護衛艦、導彈驅逐艦10艘左右,各類戰機約150架擺陣中國南大門;解放軍則是北海、東海、南海三大艦隊精銳盡出,四名上將(當時的海軍司令吳勝利、政委苗華,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王冠中和南部戰區司令員王教成)齊聚南海以實戰姿態進行演習。甚至有傳聞稱,有「航母殺手」稱號的解放軍東風21D當時已經引弓待發,一場大戰就在弦上。

以此次事件為時間點,中國軍隊不管是在此之前的對美軍避其鋒芒,還是之後的針鋒相對,要在南海進行軍力部署的目標和戰略部署從未改變。如今,山東艦航母入列,無疑為解放軍在南海加持了「定海神針」。中美軍隊會不會再來一次南海「狹路相逢」、並再次上演新的世紀大對峙?也許會,也許不會,但中國軍隊在南海的改變已經發生。

上文刊登於第194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2月23日)《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 中國正式進入雙航母時代》。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