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美國30年來首驅逐中國外交官 情報間諜還是貿易戰替罪羊

撰文:江流
出版:更新:

美媒《紐約時報》12月15日報道披露,美國政府今年秋天曾秘密驅逐了兩名中國駐美大使館的官員,原因是他們開車前往弗吉尼亞州一個敏感的軍事基地。此舉似乎是32年來中國外交官首次在美國因為被懷疑從事間諜活動而遭到驅逐。雖然這已經是3個月以前的事件,但隨着媒體曝光更多細節,該事件仍然引起了不小的關注,而有關此事的討論也似乎的確指向中美之間刀光劍影的諜戰。

在最先披露該事件的報道中,文章引述了解驅逐事件人士的話稱,今年9月,兩名中國外交官以及他們的妻子駕車企圖進入位於弗吉尼亞州的一個特種作戰部隊基地,而當該基地的一名警衛意識到他們沒有進入的許可,便讓他們穿過大門掉頭離開基地時,中國外交官卻繼續駛向基地。直到消防車將其攔住之後,中國官員才表示他們只是在觀光時意外開到那裏,誤解了警衛的英語說明。

中國兩名外交官於9月遭美國政府秘密驅逐,中國外交部於12月16日做出回應,要求美國立即糾正錯誤。奇怪的是,此事件發生的3個月之間中美兩國均未對外宣布,背後緣由令人關注。

當然,美國方面沒有選擇相信中國官員的解釋,認為闖入該基地的中國官員至少有一名是在外交身份掩護下行動的情報官員,而開車闖入基地是在進行安全性測試。同意這一判斷的人士認為,中國外交官事後的解釋不具有說服力,作為駐美外交人員卻沒聽懂警衛的英語指令似乎並不是一個可以信賴的理由。但也有聲音稱,如果中國外交人員真是進行情報刺探,為什麼還要帶着家人,如此不加防範根本不符合偵探的工作素養。

事實上,在美國誤闖軍事基地的確存在諸多案例。2019年1月,12名涉嫌非法入境的偷渡者在誤闖南加州奧蘭治縣的亨廷頓海灘的一個美國海軍基地後被拘留,2012年5月,6名中國廣州游因在美國聖迭戈柯洛納多島旅遊時誤闖島上的美軍北島海軍航空站而被拘留盤問。這樣的案例並不鮮見,因為美國有部分軍事基地會對遊客開放,憑駕駛執照即可入內參觀,以至於許多遊客經常誤闖一些不對外開放的基地。

中國外交官闖入美國軍事基地的舉動是哪一種恐怕很難為外界所知,但奇怪的是,涉事的中美雙方在該事件中保持一致的默契,不僅3個月前中美都對該事低調處理,至今中國駐美大使館以及美國聯邦調查局也都拒絕置評。輿論認為中美的反應過於蹊蹺。其實這一看似異常的反應並不難理解。

對於輿論來說,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外交人員究竟是不是間諜,但是別忘了這一定程度上是媒體制造的話題。對於美國政府來說,中國外交官是不是間諜重要嗎?或許也重要,但恐怕這並不是美國驅逐中國外交人員的根本考量。駐外使館互相派遣收集情報的工作人員已是不公開的秘密,甚至可以說是國際慣例,美國自然明白。但即使如此,美國仍然做出30多年來首次驅逐中國外交人員的行動,這背後恐怕並不單純是懷疑對方存在間諜行為。

如果人們將視線放到廣闊的範圍內,即可明白驅逐中國外交人員很難讓人相信為一次純粹的孤立事件。彼時,中美博弈已經逼近全面「開戰」,在關税大戰之外,美國開始對中國留學人員就學、學術科研人員訪問乃至其他民間交流進行限制,尤其是科研和學術交流人員以可能從事潛在的技術盜竊問題被嚴格限制入境和進入部分美國高科技研發實驗室。在這一緊張氣氛中,美國採取驅逐中國外交官的不友好姿態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類似地,在美俄關係交惡的歷史時期,比如克里米亞遭俄羅斯併吞之時,雙方也曾以間諜「罪名」製造大規模的驅逐對外交官事件。

中國外交官遭驅逐事件時隔3個月再被媒體報道,背後的原因或許是特朗普政府內部政治力量的因素。圖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左四)主持內閣會議。(Getty)

更直白地說,這兩名中國外交人員很難不被懷疑為中美博弈中的一個「犧牲品」。當兩國的對抗已經蔓延至各個領域,任何機會都有可能被利用。一個誤闖基地的舉動也會成為間諜活動,這不過是美國給中國的一個難堪。這大約也證實此事出現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隨即被追問是否會採取對等報復措施的原因吧。

當然,時隔3個月,此事被重新翻炒,是否也有美國媒體制造話題進行炒作、渲染中國「威脅論」、干擾中美貿易休戰的嫌疑?事實上,此事曝光當天正是中美剛剛就12月15日生效的新一輪加徵關税達成暫緩執行的第一階段協議共識達成之後,同時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國會彈劾也在持續推進中。而翻炒最能吸引人眼球的間諜案可能是最廉價最有效的輿論干擾操作。

例如此前媒體炒作的中共特工叛逃事件,一個叫王立強的中國逃犯在澳洲媒體的包裝下搖身一變成為了中共叛逃特工,即使這位「特工」漏洞百出竟也能獲得西方媒體的響應;再如在美國通過涉疆法案之前,《紐約時報》、美國政府資助的美國之音等媒體突然開始「聚焦」新疆話題,將一些所謂的新疆文件冠以「機密文件」的噱頭集中報道。而此次,在中國外交官被驅逐一事過去了3個月,紐時再以獨家秘聞之姿祭出重料,雖然這一報道果不其然引起了不小的輿論效應,且都指向中國外交人員的涉間諜行為,但是紐時的這種操作手法似乎與此前報道新疆機密文件,跟風王立強特工事件別無二致。

2019年11月,澳洲媒體報道的「王立強」中共特工叛逃案雖然被中國官方證實是一場新聞烏龍,但已經讓中國間諜的話題在輿論場引起關注。(翻攝悉尼先驅晨報)

就在報道中國外交人員遭美國驅逐的同一時間,《紐約時報》還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強硬派的勝利:中美初步貿易協議意味着什麼》的文章。該文稱,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貿易戰上的首次退卻,把勝利送給了中國的強硬派。從本質上講,貿易戰打了一年半後,中國似乎找到了一個制勝的策略:保持強硬,讓特朗普政府自己與自己談判。或許該篇文章大致揭露了紐時此時披露3個月前舊聞的原因。歷時一年半的中美貿易談判終於在日前宣布達成首階段協議,但美國政府內部卻對這一結果保有不一致的態度,有認為這是特朗普對中國的妥協,而當下也可以看出,特朗普面臨競選、彈劾等多方面的壓力。持有對華不同政治立場的政治勢力如果說曾在一定時期形成對華遏制的共識,但「步驟」和方式卻未必能產生共識。這大概也是這件事在3個月後才被翻炒出來的又一層背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