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 中共如何迎接2020年大考?

撰文:王新
出版:更新: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悉數出席。

距離2019年結束還有不到三周時間,中國今年經濟運行到底怎樣,下一年(2020年)又會有一個怎樣的走勢預期?這恐怕是關注中國政經話題人士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而每年12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召開的最高級別經濟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成為最大的訊號觀察窗口。

中南海高層如何看待自己這一年的經濟宏觀調控效果,又如何應對2020年即將到來的經濟大考?皆可從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公告中去分析解讀。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19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0年經濟工作。(新華社)

從1994年開始,中共每年年底(12月居多,有個別年份是11月)都舉行高規格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一般為期3天(偶爾也有4天)。會議一般由中共總書記主持,國務院總理會作出講話。出席會議的成員包括中央政治局、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及旗下各部委的領導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解放軍各大軍區、各軍兵種、各大單位的主要軍事將領,還有國有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會議主要議程是研判過去一年的經濟形勢,制定新一年經濟發展規劃和宏觀經濟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7常悉數出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央視截圖)

哪些訊號被釋放?

依照慣例,這次會議仍然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會議——總結2019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0年經濟工作。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則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延續之前12月4日的黨外人士座談會和12月6日的政治局會議的判斷,在這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稱中國「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並稱中共的「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保證了中國經濟的統籌協調和穩定發展。

官方公告稱,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過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中共鼓勵自己的官僚系統要有「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信心。

2020年不僅是中共計劃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規劃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的重要時間窗,對於中南海而言,做好2020年的經濟工作十分重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並作了總結講話。(新華社)

中南海如何迎接自己的2020年大考?新華社的報道顯示,中共高層的規劃是:一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二是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三是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四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五是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六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會議延續此前高層會議釋放的訊號,繼續強調要完善和強化「六穩」舉措,健全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協同和傳導落實機制,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要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多措並舉保持就業形勢穩定。要依靠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要制定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綜合成效,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要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提升製造業水平,發展新興產業,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強化民生導向,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切實增加有效投資,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要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鞏固脫貧成果,毫不放鬆抓好農業生產,紮實推進鄉村振興。要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穩定和擴大利用外資,紮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要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加快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要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續改善人民生活。

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新疆書記陳全國和中共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出席了此次會議。(央視截圖)

從民間到廟堂 無法忽視的凜冽寒意

某種程度上,經濟已經取代政治,成為外界觀察和分析中國的關鍵字詞。對於即將過去的2019年,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美團的創始人王興,一年前(2018年年底)曾在自己的飯否主頁上,發表了一段若有所指的話:「聽到一個段子: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這段話從中國投資界擴散到整個網絡輿論場,至今仍然動輒以開頭語的形式出現在中國經濟分析文章中。

其實,對於中國經濟的「寒意」頗有感觸的,不僅是民間各行各業的投資者,中共高層的講話中同樣可以找到類似的含義。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開會議研究明年經濟工作之後,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主流官媒紛紛發表文章,用「無懼風雨」「疾風知勁草」之類的論調,列舉過去一年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經濟領域取得的成就,即將到來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造勢,不過風險與壓力不容忽視。

在12月4日與「黨外人士」座談時,習近平坦承中國發展面臨著「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在12月6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再次如此表述中共作為執政黨面臨的壓力。而在此前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該會議的定位為「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被視為中共的年中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對當時形勢的表述為「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複雜局面」。

可見,從2019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悉數出席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告誡各省大員「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等七大風險之後,「風險挑戰」不僅是中共內部的共識,而且其量化指標被認為在不斷「增加」甚至「上升」。

對於中共而言,來自外部的「風險挑戰」,不僅有全球經濟的同步放緩,來自美國的、從貿易到5G,乃至香港、新疆、台灣等各個領域的挑戰無不給中共帶來掣肘和壓力。而中國自己正在經歷的社會轉型、產業升級乃至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等等形成的「N期疊加」,則以「內部風險挑戰」的形式展示於中共面前。

在2019年進入最後一個月的時候,中國全年經濟能否「保6」似乎成為外界判斷中國經濟的一個關鍵指標。(資料圖片)

中國全年經濟能否「保6」?

基於頂層宏觀分析的資料往往會被認為太過抽象,數據很多時候被視為更「實」的存在(也有經濟分析者認為,數據也不過是資料的一種堆砌)。在2019年進入最後一個月的時候,中國全年經濟能否「保6」似乎成為外界判斷中國經濟的一個關鍵指標。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長情況,按照季度分,一季度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3,005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277,869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376,925億元,增長7.0%。由此,多數觀點認為,中國2019年GDP增速會達到6%。但是,也有觀點認為,現在對於GDP增速是否能「破6」,和2012年爭論是否「破8」一樣,只是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