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華派新外長晤王毅「試水温」 加拿大對中國「見步行步」
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在日本名古屋舉行,其間於11月23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會見新任加拿大外長商鵬飛(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商鵬飛24日表示,兩名被扣加拿大公民是「當務之急」,並指已經向王毅表達很多有關想法。
原外長方慧蘭升任副總理
在10月底大選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連任但需籌組少數派政府,原外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出任副總理兼跨政府事務部長,而商鵬飛則卸任基礎建設及社區部長,轉任外長一職。商鵬飛在2017年曾在訪問中稱讚,中國「穩定」和具有「以規則為本的秩序」,而他之前曾擔任國際貿易部長一年多,擁有對華溝通的經驗。
驟眼看看加媒簡介和分析,大多認為商鵬飛屬於知華派或親華派,其對華態度會比方慧蘭較為温和。至於方慧蘭雖然「升職」,有監督外交事務之權,但因其職權範圍甚廣,包括省際協調、監察《美墨加自貿協定》、能源政策、氣候政策和經濟增長策略,預料難以就對華政策事事關注,商鵬飛有相當的自主空間。
有論者稱,方慧蘭成為中國的「眼中釘」,源於她於8月就香港示威風波,與歐盟外交政策主管莫蓋里尼(Federica Mogherini)作高調評論,惹來北京點名批評,此舉在中加關係實屬罕見。外界大可視內閣改組別有深意,既為將方慧蘭「調離」對華政策的擬定過程,也是換一張鴿派新臉孔,以期有一番新氣象。
受訪加人對華反感達67%
可是不論誰都知道,換了人只能求個契機改善關係,要化解根本矛盾則仍未見曙光。過去一年來,渥太華委託政商界的「中國老朋友」赴華斡旋,然而被捕公民未獲釋放,加國農產品亦被禁進口;另一方面,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受訪加人對華反感達67%,比去年急升22%級,好感則只佔27%。
🔻點擊圖輯了解孟晚舟被捕風波🔻
商鵬飛接手了這個爛攤子,新官上任沒有過於進取,與王毅會面時僅僅「試水温」。他將議題針中於個別司法事件,表態限於「非常關注」兩名被拘加拿大公民的問題,連「限加令」一事也不觸及;中方反應則仍然堅決,表明問題癥結在於孟晚舟一案,呼籲加方「採取切實措施」,「克服這一人為製造的障礙」。
站在加拿大的立場,身處中美貿易戰中,最好是左右逢源,成為雙方爭相攏絡的對象,大忌是被任何一方視為「選邊站」,然後被拿來殺雞儆猴。無論有心或無意,渥太華去年底應美國要求拘捕孟晚舟,惹來北京強力反制,要反擊是無能為力,要求和又禍根在於華府,繫鈴人不來解鈴就束手無策了。
中美大和解方可脱困
有鑒於中加關係已幾與中美關係掛鈎,如果中美大局仍然緊張,加方只能做些「損害管控」,盡量避免交惡更深,要回應本國民意亦僅限於口頭抗議。不過若果中美關係有轉機,又或中方的狀況有變,渥太華似乎亦會把握時機,能還原一步就是一步。
由於非洲豬瘟肆虐,中國豬肉供應緊張,引致物價顯著上升,對海外豬肉貨源有殷切需求。事實是在加拿大大選後不久,中國外交部便稱,加拿大在食安領域「有錯就改」,目前已堵塞輸華肉產品衛生證書簽發系統的明顯漏洞,所以恢復進口加拿大的豬肉和牛肉。
實則孟晚舟案一日未解決,中加關係就永無寧日,最好是中美大和解,華府撤回引渡申請,渥太華可以隨之脱困。中美近來常說「非常接近的」首階段協議會是契機嗎?商鵬飛可能正試探這可能性,但無論如何都好,夾在了中美交火戰線之中,被動的加拿大也只能見機行事,見步行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