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酒量竟能等於官員業務量 台灣官場亂象又一遭

撰文:陳炯廷
出版:更新:

台灣台中市經濟發展局長近日在個人Facebook發表「喝酒量等於業務量」、「酒量好,市政顧問才能受到市長肯定」等言論,遭當地市議員揭露後,於當地時間11月8日在台中市議會內引發藍雙方攻防。

國民黨議員指稱,喝酒是國際禮儀,總統國宴也會舉杯致意,喝酒也代表與人搏感情,所以酒量就是工作量,代表海派。民進黨議員則稱,曾奉勸該官員喝酒不要寫臉書,更批市府首長相關發文等於告訴部屬與各業,要靠喝酒來辦業務。

台灣台中經濟發展局局長張峯源日前在參與一場產業界聚會後,其在臉書發文寫到,「酒量等於業務量」而引發非議。有議員質疑,難道必須透過喝酒才能與民眾互動嗎? (翻攝自張峯源臉書)

該名官員則自我辯解指,自身工作主責「拼經濟」,而拼經濟就需要認識多一點人。言下之意,其並不認為自己的發言有何不妥。台中市副市長也為該名官員言論緩頰,稱這只是幽默、好玩的說法,而有些事情是否一杯酒就能辦成,見仁見智。

不可否認,借喝酒交際來增進人際信任是長期存於政壇和商場上的文化現象,而在勸酒文化下,為官者有時的確盛情難卻,或多或少都得啜飲或「乾一杯」以表誠意,拉近與民眾的距離。

然而假如官員或政治人物是真心以為「喝酒量等於業務量」,這既是強詞奪理,也畫錯重點。喝酒交際只不過是拉近人際距離,增進溝通的一種方法而已,但絕非「唯一且必要」的辦法。

為政者的職責和重點,終究還是在於其能否對社會、經濟困局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並設定改革議程,來引領社會進步才是。否則,未來政府和人民豈不就都以酒量和應酬能力來優先選任官員和民意代表就好?相信這絕不會是任何一位清醒、理智的公民能夠接受的為政標準。

相信叫許多民眾同感無奈的是,該名說出「酒量等於業務量」,並自豪於自身好酒量和酒膽的官員,其實也像是是安徒生童話故事中,那個戳破「國王新衣」的小孩,恐怕直白地揭穿台灣官場和政壇上,不少人心中以為「接地氣」的「為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