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

國務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
撰文:王兆陽
出版:更新:

據新華社消息,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

意見指,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豐富市場供給,增強市場活力。減少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銀行業、保險業機構和開展相關業務的數量型准入條件,取消外國銀行來華設立外資法人銀行、分行的總資產要求,取消外國保險經紀公司在華經營保險經紀業務的經營年限、總資產要求。擴大投資入股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機構的股東範圍,取消中外合資銀行中方唯一或主要股東必須是金融機構的要求,允許外國保險集團公司投資設立保險類機構。

意見還指,要繼續支持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辦理外資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搆設立及變更等行政許可事項。2020年取消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壽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不超過51%的限制。

2025中央一號文件再聚焦「三農」  官媒解讀5大信號:改革意味更濃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如約而至,和往年一樣聚焦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提出提出以改善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富;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推進農村高額彩禮問題治理,加大對婚托婚騙等違法行為的打撃力度。文件又首提「農業新質生產力」,包括生物育種技術、無人機技術等,能有效改變農業生產發展的狀況。

內地官媒央視今日(24日)發文詳解文件釋放的五大信號,表示文件的改革意味更濃,再次強調要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及守住不發生規模性反貧的底線,首次提出「農業新製生產力」,同時要實現城鄉融合背景下的「鄉村全面振興」。

中央一號文件反映的信號一,即:改革意味更濃。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文件聚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所以「改革」的意味最濃,要用「改革」來破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從而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而改革的重點,首要就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三塊地」(即承包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上要進一步下功夫。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涂聖偉則表示,文件突出「以深化農村改革來促進鄉村的全面振興」,提到改革的事項比較多,歸納起來實際上還是在地、錢和人三個關鍵要素上。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人、地、錢方面各有自己的改革任務,只有形成協同效應,才能充分保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行穩致遠。

韓長賦此前撰文稱,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把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放在首位,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視覺中國)

信號二是要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金文成表示,文件將「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安全穩定供給」擺在了國家安全的首位,這是一個重要信號。中央一號文件中對這一段用的篇幅最長,占了約三分之一的篇幅,講了九個方面,為鞏固和發展糧食安全政策體系,作出系統部署和安排。提出要持續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

信號三是要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金文成指出,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五年,也是過渡期的最後一年,是收官年。所以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過渡期即將結束」的重要節點,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了系統部署。要加強監測,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返貧和致貧;要推進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的分層分類幫扶;要謀劃好過渡期後,政策怎麽去有效銜接。總的來說,就是要「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個底線任務。

西藏山南現代光伏農業,援助高原農民脫貧。(視覺中國)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亦指出,守好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其中一個最基礎的工作是要守住「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的底線。「三保障」就是義務教育保障、醫療保障和住房安全保障。同時還應該加大產業就業的幫扶力度,千方百計來提高脫貧地區脫貧群眾的收入水平。還要特別注意易地搬遷的搬遷戶,關於他們的後續扶持政策一定要落到實處。最後一個就是要加強對幫扶資產的有效管理,讓在脫貧攻堅期和過渡期所形成的大量幫扶資產,能夠有效地、持續地發揮作用,為轉入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的支撐。

文件首次提到的「農業新質生產力」是信號之四。

金文成說,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是比較豐富的,包括現在的生物育種技術、無人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數字技術等,這些應用能夠有效改變農業生產發展的狀況,對中國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要把握住這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要抓好頂層設計,從制度層面、政策層面來構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來支持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同時,要構建農業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打造自主創新平台,利用這些平台來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為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涂聖偉指出,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鄉村領域的應用,不僅帶來了傳統生產模式的改變,還帶來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就是城鄉居民需求端的反向驅動,從而推動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

在近年「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頂層政治邏輯下,三四線城市提供了內地超八成數字新職業崗位,「小鎮青年」由大都市返鄉就業成為趨勢。(視覺中國)

信號五是,城鄉融合背景下的「鄉村全面振興」。

金文成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提出要「發展縣域富民產業」,特別強調了縣域是因為城鄉融合發展進入了新階段,縣域成為中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個主戰場,是推進城鄉融合的一個載體和切入點。

林萬龍亦指出,鄉村全面振興是城鄉融合背景下的「鄉村全面振興」。所以講到富民產業時,一定要從縣域範圍內來考慮鄉村產業的發展。它的產業鏈、它的產業基礎設施不僅僅限於鄉村,它一定是在縣域內來統籌發展,所以縣域富民產業的發展,實際上就是為了促進鄉村產業的發展。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