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中共地方高層「期中」大調整

撰文:穆堯
出版:更新:

11月3日深夜,重慶政壇傳來重磅消息:重慶市委專職副書記、中央候補委員任學鋒「因病離世」,這位一度頗具潛力的「65後」逝世不僅留下諸多疑點,也勢必牽動重慶政壇再度生變。
次日,1年多前從重慶調任黑龍江的黑龍江省委常委兼統戰部部長杜和平(1965年出生)又突然以四川省政協黨組成員身份現身一次會議,表明後續兩省人事必然「微調」。
而在中共黨內370多名政治精英參加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前夕,一場牽涉多人的重磅調整更牽動地方「換帥」:1957年1月份出生、主政內蒙古近3年的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恒奉調入京,接替年滿65歲的民政部部長黃樹賢,成為李克強內閣的一員;而與此同時,內蒙古、寧夏乃至河南則相繼換帥:原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石泰峰(1956年9月出生)接棒李紀恒,其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一職則由河南省長陳潤兒(1957年10月)補缺……

中共四中,意外成為十九屆「期中」地方人事調整的契機。(Reuters)

顯然,此輪中共地方官場的變動並未就此結束。不僅河南省長等重要職務暫缺,考慮到當下正處於中共十九屆屆中時間節點,中共地方最具權力地位的「黨委常委會」從2016年秋至2017年年中算起迄今已履職過半,加之歷次中央全會按例均是人事變動高峰期,故當下可以說是審視中共地方高層晉級路徑和觀察未來中共二十大領導梯隊的最佳時機。

50後的「分化」

儘管「50後」一代早已在中共十八大前後全面執掌中國。不過統計顯示,經歷長達七八年的「新陳代謝」,地方黨政大權仍然大半仍然由「50後」一代掌握——1956年出生的石泰峰和1957年出生的陳潤兒在此次調整中的經歷便足以證明——他們遠未從中共地方政壇中退場。

事實上,統計顯示,在中國大陸31省市區共計61位黨政主官(河南省長因陳潤兒調任而暫缺)中,「50後」一代共計40人,其中黨務主官28人(佔地方黨務主官比例90.3%),行政主官12人(佔地方行政主官比例40%)。

具體而言,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的地方50後「一把手」北京市委書記蔡奇(1955年12月)、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1956年8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1959年7月)、廣東省委書記李希(1956年10月)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1955年11月)均為副國級,因而其任期僅受換屆年份「七上八下」的黨內不成文潛規則制約,不受正部級官員65歲退休年齡限制,所以在中共二十大基本不存在「提前下課」的可能。事實上,即使到中共二十大(料2022年秋召開),蔡奇、陳全國皆有「壓線」之虞,但並無絕對的退休理由,其他3人則更是有連任可能。

其他35名「50後」地方大員約以1958年出生為界限分為兩種情形。中共《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顯示,各級政府黨政領導職務每個任期為5年,省部級黨政正職官員退休年齡一般為65歲,但任期未滿的可適當延期。事實上,考慮換屆因素62歲可新(升)任,63歲可連任,64歲不留任,65歲必退任,所以一般而言最長不過3年。當然,中共政壇近年來人事任命明顯不唯年齡論,更多注重官員的綜合能力和是否具有敢於面對難題和承擔責任的特徵,不過在對中共政壇人事基本面進行分析時,年齡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

據此而言,考慮中共二十大之前的地方換屆因素,1957年以前出生的「50後」除非躋身「黨和國家領導人」行列,恐絕大多數無緣中共二十大。事實上,目前距離中共二十大尚有3年時間,料1954年之前出生的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遼寧省委書記陳求發、廣西自治區政府主席陳武、雲南省委書記陳豪、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新疆自治區政府主席雪克來提•扎克爾將率先退居二線或者徹底退休。其中,雪克來提•扎克爾已經66歲,已經超過中共正部級官員65歲退休的年齡線。

「60後一代」的崛起

在「50後」加速退出中共地方政壇的同時,「60後」正在迅速擴大戰果。根據統計,「60後」黨務「一把手」已經奪取3個省市。其中,1960年9月出生的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更是在中共十九屆一中全會上成功躋身25名最高層成員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與1962年9月出生的中辦主任丁薛祥、1963年4月出生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排名第三)並為僅有的3名「60後」政治局委員。

而其他兩人中,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1961年11月)為航天軍工出身,曾參與主持中國載人航天工程,46歲即主持國防科工委躋身正部級,2011年轉戰地方主政河北,被外界視為政壇「潛力股」;陝西省委書記胡和平(1962年10月)也被認為是「半路出家」,早年在清華大學就讀並留校,2008年以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身份躋身副部級,中共十八大後棄學從政輾轉浙江,從而進入仕途快車道,自2013年至2017年由浙江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長而陝西專職副書記、陝西省長、陝西省委書記,4年完成了「四連跳」。

在地方政府「一把手」中,除河南省長外,「60後」一代則相對地佔據了除「50後」主政地以外的其他18個省市區。在這18名「60後」行政「一把手」中,江蘇省長吳政隆(1964年11月)最年輕。除吳政隆外,北京市長陳吉寧、天津市長張國清、黑龍江省長王文濤、福建省長唐登傑均為1964年出生。如果不發生意外,相對於統一梯隊的其他省部級正職,他們的年齡優勢將有助於他們在中共二十大後走得更遠。

地方黨政正職中,「60後」一代已然佔據重要地位,而距離省部級正職最近的地方黨委專職副書記更是完全被「60後」佔領。根據統計,除北京、貴州、青海、重慶(任學鋒突然病逝)4省市暫缺專職副書記,新疆、西藏因分別涉及新疆建設兵團和藏族官員配置問題而僅考慮地方黨委常委對應副書記外,27個省市區的專職副書記(或相應副書記)中,最年輕者為四川省委專職副書記鄧小剛(出生於1967年8月)。

鄧小剛的快速升遷代表了一個京官外放和邊疆歷練的中共官員上位路徑。他早年在北京從政,2005年在通州區長一職上外放西藏,2006年即由西藏政府副主席晉升副部級,時年僅39歲;2017年鄧小剛離開西藏轉戰四川,時任西藏黨委常務副書記。在觀察人士看來,這段長達12年的磨礪成為鄧小剛踏入仕途快軌的最大政治資本。此外,比較特殊的還有內蒙古專職副書記林少春、福建省委專職副書記王寧、江西省委專職副書記李炳軍、湖北省委專職副書記和廣東省委專職副書記王偉中等5人,他們除專職副書記本職外還均有兼任職務,料僅為過渡性安排。

跑步「入常」70後

事實上,年齡梯隊是一種生成的必然邏輯。在「50後」「60後」各自在地方政壇扮演角色的同時,「70後」的入場自然也成為了必然。自2016至2017年的中共地方黨委換屆至今,據查397名中國省級地方黨委常委中(7名戎裝常委不詳),70後省級常委已有3人,分別是出生於1971年5月在2017年5月進入常委班子的上海市委秘書長諸葛宇傑、出生於1970年1月在2016年11月進入常委班子的貴州省委秘書長劉捷、出生於1970年1月在2018年11月進入常委班子的貴州省委政法委書記時光輝。

3人中,又以劉捷晉級時間最早。如今,劉捷進入省級領導班子已近3年時間。在這3年間,劉捷由江西省委常委兼秘書長調任到貴州,繼續擔任省委常委兼秘書長之職,更添了一份資歷。劉捷在未來幾年後更進一步將是大概率事件。劉捷今年48歲,比省級常委們的平均年齡小了整10歲。其與諸葛宇傑、時光輝是現下中國政壇當仁不讓的「明日之星」。

劉捷等3人的一個共同特點是「由商入政」,早年都曾在國企工作,並且很快進入公司領導層,進入官場後便快速升遷。其中,諸葛宇傑與時光輝還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早年工作的國企都位於上海。而劉捷與諸葛宇傑也有一個共同點,都是通過黨委秘書長的身份兼任黨委常委。

隨着中共地方政壇的自然更新,「70後」入常勢必越來越普遍,事實上除3名「70後」常委外地方省委常委會外已有10餘人徘徊在門外,儼然形成新的「70後」政壇新梯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曾經主導中共人事分析的派系說還是今天人們習以為常的新陳代謝說,都難以完全概括今天中共政壇的人事變化。一個「意外的收穫」是,隨着近年中國經濟轉型壓力倍增、金融之於實體經濟意義得以再認識,金融風險防範日益突出,大約從2018年開始地方配置「金融副省長」開始成為一種現象級存在。

根據統計,至2019年10月份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蔡東轉任吉林副省長為止,目前中國15省市區已經配備專職的金融副省長,其中有13位是在2017年的中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後調任的,僅2018年1月就誕生3位「金融副省長」,2019年9月5位金融副省長到任。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那次會議上宣稱要大力培養、選拔、使用政治過硬、作風優良、業務精通的金融人才,特別是要注意培養金融高端人才,努力建設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金融人才隊伍。可以預料,金融副省長將成為未來中共政壇的新標籤,這一群體多具高學歷、專業素養,不過仕途前景尚難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