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現代化」為甚麼必要且重要
很多人難以理解為什麼中共四中全會會將主題設定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五個現代化」),已給出的四中公報亦是一份難懂的紅頭文件,極端論者甚至簡單粗暴地將此視為中共為習時代歌功頌德並維持自身長期執政的既定戲碼。雖然在公報之後,還有更為詳細的《決定》及習近平所做的「說明」,但很多直呼「看不懂」的人已經失去了耐心。
暫且將對中共先入為主的認知偏見放在一邊,將這份紅頭文件中一些「偉光正」的表述忽略,單單聚焦於它意欲解決的問題及更為長遠的規劃,比如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的是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幸福、社會安寧,不難看出,這正是陷入治理困局的香港迫切需要的。
當全球示威抗議浪潮襲來
不獨是香港,發展問題和治理問題的確已成了擺在各個國家和地區前面必須直面的問題。這裏的「各個國家和地區」,既有伊拉克、黎巴嫩、埃及等阿拉伯國家,也有西班牙、法國、英國這樣的發達歐洲國家,還有玻利維亞、智利等南美國家。看看最近席捲全球的街頭抗議示威浪潮,除了以上提到的國家外,厄瓜多爾、巴布亞新畿內亞、海地亦未能倖免,今年稍早時候,遊行浪潮也席捲了阿爾及利亞、洪都拉斯、尼加拉瓜、俄羅斯等。
表面上看,每場示威活動都有一個切實源由,比如香港的反修例風波是因為港府推動修訂《逃犯條例》引發民怨、民怒;智利示威是要抗議聖地牙哥地鐵加價、生活成本增加及國內普遍的貧富差距;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示威抗議則是不滿西班牙政府重判多名推動加泰獨立公投的政治領袖;黎巴嫩此次民眾抗議則是源於政府宣布要對通過社交平台WhatsApp進行的通話徵稅……但其實這些表面的原因背後,既有着人們對公平、公正的渴望,也暴露出政府治理效能的嚴重不足。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上周日(10月27日)表示,近期全球多地發生的街頭抗議示威浪潮儘管具體原因各不相同,但都反映出公民與政治階層之間所締結的「社會契約正在受到愈發嚴重的威脅」。因為「無論在社會、經濟還是財務體系中,百姓都希望能夠獲得公平的環境」,希望自己的人權能夠得到尊重,希望在自身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上能夠參與決策。古特雷斯呼籲各國當權者必須應對自己與百姓之間「不斷增加的信任赤字」。
始終將「國內國外兩個大局」放在同一天秤兩端考慮的中共,眼見世界進入急速變革的新周期,怎會坐以待斃?四中全會給出的這份「中國方案」,與其說是為了中共一黨長期執政背書,更準確地應是中國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出的「藥方」。這一「藥方」雖然目前只用在中國身上,但未來或將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至少目前已提供了不可低估的可能性。
也許一些港人會認為,四中不過是在為習時代歌功頌德,只說好的方面,規避了有問題的另一面,比如四中全會公報提出的「十三條顯著優勢」,如果反向理解,每一個優勢背後還有另一個面向的劣勢,甚至是潛伏着危機,但沒被提及和重視。以公報中提到的「堅持『一國兩制』,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顯著優勢」為例,香港的反修例示威持續近五個月,不正是證明了「一國兩制」的失敗嗎?還有什麼「顯著優勢」可言?
沒有提到並不等於不重視,用公報裏面的話來說,「着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由此來看,中共在鋪陳優勢的成績的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短板和弱項。在《求是》雜誌新近刊發、習近平在2018年新進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就直接提到,「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各種因素具有很強的危險性和破壞性,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將是長期的、複雜的,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將是尖銳的、嚴峻的。」
至於「一國兩制」之成敗,現在言之或許還是太早。香港回歸至今不過二十二年,「一國兩制」這一前所未有的制度設計沒有任何先例可循,何況是在被英國殖民了一百五十多年的香港身上,出現問題再正常不過。且今次四中全會《決定》中,圍繞按照「一國兩制」原則治理好香港、澳門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任務和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港澳基本法委主任沈春耀在記者會上表示,《決定》在完善中央對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的任免制度和機制、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的解釋制度,依法行使《憲法》和《基本法》賦予中央的各項權力等方面,都有新舉措。沈春耀還特別提到了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
究竟該怎麼解讀這份紅頭文件才不至於走偏?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曉暉說,「用一次中央全會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並作出決定,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所以我覺得對這次全會的歷史地位及其深遠影響,應當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和長遠發展中來認識和把握。」如果只是將其當做是一份「歌功頌德」的紅頭文件,不僅未能讀懂中共,也忽略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頭,社會主義與「第五個現代化」的價值和意義。
歷史是一面鏡子
同樣是上面提到的習近平那篇刊發於《求是》的講話,不難看出除了現時全球爆發的抗議浪潮及對自身短板和危機認識之外,歷史作為一面鏡子對中共的啟示意義。比如為了說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要和重要性,習近平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亡,談到漢朝經歷「文景之治」、漢武帝稱雄後由盛轉衰,一直到經歷「開元盛世」的唐明皇、唱着「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民謠的乾隆後期……最後得出結論—回顧封建王朝的興衰更替史,不難看出:有些封建王朝開始時順乎潮流、民心歸附,尚能勵精圖治、以圖中興,遂致功業大成、天下太平,但都未能擺脫盛極而衰的歷史悲劇。導致悲劇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共同的也是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統治集團貪圖享樂、窮奢極欲,昏庸無道、荒淫無恥,吏治腐敗、權以賄成,又自己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搞得民不聊生、禍亂並生,終致改朝換代。
此外,為了說明官員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習近平再次提及蘇聯解體和蘇東劇變,「我們常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信念不牢也是要地動山搖的。蘇聯解體、蘇共垮台、東歐劇變不就是這個邏輯嗎?蘇共擁有20萬黨員時奪取了政權,擁有200萬黨員時打敗了希特勒,而擁有近2,000萬黨員時卻失去了政權。我說過,在那場動盪中,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麼人出來抗爭。什麼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經蕩然無存了。」可以說,沒有哪一個國家像蘇聯這樣,用它的振興啟迪中國;也沒有哪一個國家像蘇聯這樣,用它的衰敗警示中國。
回到習近平剛剛上任的十八大,在「就職演說」中,這個首位在中共建政後出生的中共領導人說,「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拋開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不管每個國家在走什麼發展道路,能否給民眾帶來穩定的美好生活,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從這個維度看,習近平給出的這份有關社會主義和「第五個現代化」方案,不僅有對中國之治的經驗總結,更有着對「人類未來向何處去」的思考。對陷入治理危機的香港而言,讀懂其中的「術」和「道」,必要且重要。
上文刊載於第187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1月4日)《「第五個現代化」為什麼必要且重要》。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