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背後】中國糧食危機是否存在?

撰文:王新
出版:更新:

在中美貿易戰歷經快兩年的拉鋸談判過程中,大豆交易成為一個雙方都繞不開的關鍵詞之一:美國生產的大豆自己消費不了,中國的大豆需求則面臨嚴重缺口。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也一再隨着此話題不斷被提及。
「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近年來中共高層不斷提及要注意糧食安全,以至於它不僅成為中國社會輿論聚焦的隱憂,也是外界一直好奇的焦點——中國到底有沒有糧食危機?

2018年9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抵達黑龍江省考察期間,到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了解糧食生產和收穫情況。(新華社)

其實早在1990年代初,美國學者布朗就曾經提出「誰來養活中國」的疑問。如今,在美版「知乎」Quora上仍然有這樣的問題,中國如何生產足夠多的食物來養活十幾億人?靠進口還是自給自足?1996年的《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正面回應了「誰來養活中國」的疑問。時隔23年之後,中國政府再次公布《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向國際社會全面介紹中國的糧食情況。

《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包括前言、中國糧食安全成就、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未來展望與政策主張、結束語等部分。 (中新社)

10月1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新辦)舉行《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發佈會。這篇全文大概1.2萬字的官方文件稱,中國糧食領域兩個重要指標雙雙超過6.5億噸:糧食總產量2015年以來穩定在6.5億噸以上、2018年中國全國共有標準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中國人口占世界的近1/5,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的1/4。中國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飯碗,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飽』,並且『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兑現了向世人的承諾。事實到底如何,數據是最客觀的展現。

中國國土資源部2016年印發的《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調整方案》稱,中國政府要確保到2020年全國耕地保有量為18.65億畝以上,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15.46億畝以上。整理近10年的官方數據可以發現,中國農業種植面積從2009年的大約156,094千公頃(約合23億畝),穩中有增,到2018年已達166,939公頃(約合25億畝),所以中國農用耕地紅線不存在危機。

那麼,單從糧食以及最為主要的穀物種植面積和產量數據看,以穀類為主的糧食種植面積以及產量2016年和2017年分別達到峰值。不過藉助種植技術以及災情應對能力的不斷提高,中國糧食單產能力在不斷提高。

這次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稱,中國糧食產量在2010年突破5.5億噸,2012年超過6億噸,2015年達到6.6億噸,連續4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水平。2018年產量近6.6億噸,比1996年的5億噸增產30%以上,比1978年的3億噸增產116%,是1949年1.1億噸的近6倍。糧食產量波動幅度基本穩定在合理區間,除少數年份外,一般保持在±6%的範圍之內。

中國糧食自給率現狀與預測。(多維新聞製圖)

中國國家統計局2015年給出的「中國糧食自給率現狀與預測」數據顯示,中國在糧食自給率上已經實現了1996年《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提出的糧食自給率不低於95%的目標,高於國際公認的安全線為90%的自給率。雖然該數據和後來經過修正的實際數存在一定誤差,但是仍然具有參考價值。

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在2007年就已經高於400公斤,遠超世界人均395公斤的水平,2015年更是達到人均約482公斤。這在相當大程度上不僅支撐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讓中國農村人口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的10.2%降至2018年的1.7%。也保證了中國人可以在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以改善「吃」的生活。

不過,不同於穀類糧食,在中國的糧食大數據中,大豆是個不一樣的存在。即便是不關心中國農業數據的人,在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戰斡旋新聞中,也會知道,關於中國進口美國多少大豆一直是兩國談判的籌碼之一。中國的大豆有多依賴進口?數據顯示,中國2001年至2018年年均進口的糧食總量中,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品種合計佔比不足6%,「主要是品種調劑」,而大豆平均佔比卻高達75.4%,近年中國進口大豆更是已經超過85%的佔比 。

待續文【數據背後】中國國產大豆如何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