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香港內地輿情激烈對撞 兩地應給予對方更多寬容
香港的反修例風波牽動了整個內地輿論,時勢動向難以捉摸,烽火引向了地產界。自香港「四大家族」之一鄭氏家族宣布捐地,香港首富李嘉誠之外多家地產商紛紛表態跟進之後,輿論中早已存在的對李嘉誠的不滿形成一股猛烈浪潮。
也有一些分析由此對比香港與內地的制度差異,進而在高度推崇內地政治形態的同時,批判、否定香港所代表的資本主義制度。
內地輿論場近幾年變動幅度巨大,似乎發生了從一種意識形態的不自信到傲慢的轉變,相對冷靜、深入和客觀的聲音始終難以引起注意。這兩種輿論態勢,其實都值得警惕。
近期內地官媒對於反修例風波的評論已經與前期不同,除了一再強調要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外,同時也更多地注意到深層次結構問題,例如認為香港需要解決房屋土地問題,《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更以「解決住房問題,香港不能再等了」為題,直指「住房,正是重中之重」。
內地輿論場的批評浪潮
9月25日,鄭裕彤家族突然宣布,將向特區政府、社會企業或慈善團體,陸續捐出300萬平方英尺的土地,用以興建公共房屋及相關設施。稍後,同樣位列香港「四大家族」的郭得勝家族、李兆基家族也跟進作出類似表態。不過,李嘉誠家族方面表示「目前不打算跟進三家的善舉」。
李嘉誠的這一表態點燃了內地輿情。很多人認為,香港反修例運動的根本原因在於當地底層市民民生艱難,特別是居住條件惡劣,因而將矛頭指向了香港地產商。眼看幾家地產商態度轉緩,而李嘉誠依然堅持己見,似乎進一步印證了他們對李嘉誠的推測與觀感,於是形成了更強烈的批評聲浪,指李嘉誠是「李摘瓜」,逼問他為何不像其他地產商一樣捐地。
與李嘉誠遭遇類似的還有一位著名知識分子——文化類節目主持人梁文道。9月24日,梁文道接受媒體採訪時為反修例運動解釋說香港人只是希望選自己的市長和特首,仇港情緒源於內地媒體的曲解。他的這些說法也遭到內地網絡輿論的痛批,有稱他是「斯文敗類」。
以往內地輿論場裏也出現過類似的輿情。例如,2018年台灣藝人林心如新戲因獲得台灣文化部資助被大陸網友舉報,指其為「台獨」藝人。更早以前的2001年,藝人趙薇因穿著日本軍旗服被指責「賣國」。網友都曾高喊要求管理部門將其「封殺」。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行為自由,商人、知識分子、藝人的言行更容易被放大。普通網民也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但是動輒喊打喊殺不大符合現代法治社會的治理邏輯。近日,李嘉誠之子李澤鉅前往北京參加國慶典禮,說明官方與民間有著不同的立場與考量。
2019年8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人數達8.54億。每個中國人都能夠在互聯網中發聲,音量音調不同的各種聲音相互激盪,很容易形成聲勢浩大的輿論洪流。
其中,相對簡單、偏激的說法更容易引起注意,得到快速傳播和放大。這樣的環境不利於全面準確地了解事實真相,擠壓了深入思考的空間。
香港內地輿情應更寬容
在香港問題上,反修例運動暴露了香港社會的巨大矛盾,這些矛盾既深刻又複雜,政治體制是其中的重要一方面,但是如果簡單地歸因於香港政治體制,則不夠全面和準確。
例如,參加反修例運動的組成群體的身份、觀點、訴求、參與方式多種多樣,而且始終處於變化過程中,不能一概而論。其中既有底層市民,也有中產階層;既有訴諸違法暴力的所謂「勇武派」,也有堅持「和理非」的溫和抗議者;既有支持「港獨」的極端主張,也有純粹是對生活狀況的不滿意見。
而且,不論是香港市民還是內地網友,雙方都身處相互隔離的兩個社會,經受過不同的知識教育,在兩個聲勢浩大的輿論場中,缺乏深入了解對方的渠道,都難免被裹挾其中。在這種情況下,雙方不應該輕易對彼此下結論,更不應該相互貶低和攻擊。
不論如何,香港都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市民也是中國人的一部分。具體觀點的差異不至於視若仇讎,更何況在特定歷史和社會環境下,思想觀念很容易被塑造,社會輿論更是異常善變。身在其中者,往往都是身不由己。
在幾年之前,內地網絡輿論的景象與當前香港就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在類似推特的新浪微博裏,那時還沒有多少官方媒體,零星存在的幾家官媒發出的聲音也少有獲注意。更容易引起關注的是民間意見領袖,謠言、偏見和極端言論甚囂塵上。
觀點偏「左」和偏「右」的網友相互爭吵、對罵、約架,雙方對中國政治制度都極其不滿,或是主張重回改革開放之前,或是主張完全照搬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
近年來,通過對網絡平台的整頓和規範,官方能夠對個別突發情況作出迅速回應,網絡輿論趨於平靜和理性。可是在香港問題上,不知為何網友的情緒很容易被釋放了出來。
基於內地在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香港與內地的制度差異,以及很多香港輿情對內地的不了解、不友好,特別是在當前反修例運動中暴露出來的許多負面言論,激發起內地網友反擊的同時,也讓他們居高臨下般以批判的視角審視香港的政治制度,簡單地歸於否定的結論,並且態度比較傲慢。
這種意識形態層面的傲慢,其實與很多香港人和西方人對內地制度的傲慢並無多少不同,展現了不同政治環境中孕育出來的自得其所和主觀局限。
內地與西方存在巨大的差異,這體現在政治、歷史、文化、思維等各個方面。身處其間的香港是中西兩種形態的融合體,優點缺點會相互抵消,也會被激化放大。
「一國兩制」的構想提供了一個中西之間相互比較、溝通、參考和學習的渠道。內地與香港應該更多地看到彼此的好的方面,而給予不好的方面更多的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