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惹火大使批法媒偏袒示威者 中國「戰狼外交」受考驗
9月3日,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在《費加羅報》(Figaro)發表署名文章,就香港示威浪潮,闡明北京的態度和立場。
如果有留意中國外交新聞,也許會對盧大使的名字有印象。去年底美國以涉嫌違反伊朗禁運令為由,要求加拿大拘捕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中加關係自此急轉直下,而時任駐加大使的盧沙野亦走上交鋒最前線。
孟晚舟被捕事件疑團重重,美國所作所為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加拿大在北京眼中,必然擺脫不了「為虎作倀」的嫌疑。盧沙野就此直斥是「有預謀的政治行動」,又稱「加拿大來在廣大中國人民心目中有著很好的國家形象,但加方此次做法讓中國人民寒心」。
指控加拿大持「白人至上主義」
作為駐外使節,盧沙野除了有責任保持雙邊交流溝通,化解分歧,同時亦應在必要時捍衛本國利益和立場,其表態實屬理所當然。不過盧大使後來「乘勝追擊」,在其他議題炮轟加拿大,就引起一番爭議。
事緣孟晚舟事件後,中國以從事間諜活動為由,拘捕兩名在華加拿大人,渥太華隨即糾集盟友譴責中方,反指北京以司法程序為政治工具。盧沙野反擊是預料中事,但他在炮轟西方雙重標準之餘,還指控加方抱持「白人至上主義」。
要體會盧沙野的「重炮」,可以試想像如果有朝一日,有駐華大使指斥中國抱持「大中華主義」,肆意妄為,國民認為應該如何對待這位大使呢?
到了今年1月,盧沙野更公開表示,如果加拿大禁止華為參與該國5G建設,將會面臨「後果」。首先華為一直強調自己是百份百民企,盧沙野如此出言「助威」,似乎是打了華為一巴掌,然後又是同樣問題,假如有駐華大使如此「警告」中國,相信他的任期很快會走到尾聲。
批法媒報道「有失公平公正」
盧沙野的「惹火」言論在內地大獲好評,但就難免觸發加國反彈,其任期亦可說是不歡而散。儘管如此,盧沙野於7月由正司級駐加大使,升任為副部級駐法大使,有論者就笑言是官方認許其「戰狼」外交風格。
盧沙野就任後,駐法使館於8月數度公開表態,口徑與港澳辦記者會基本一致,內容不離指責香港激進示威者的暴力行徑,以及事態已涉及港獨和顏色革命。至於是次盧沙野親發署名文章,秉持同樣論調但又略有新意。
文章主旨在於批評法國傳媒和社交媒體,言行報道「有失公平公正」:一則暴力活動被稱為「和平示威」;二則報道失衡,不單「反暴力、救香港」集會被忽視,還偏袒示威者,報好不報壞;三則Twitter和Facebook封殺一批「中國政府支持的」賬戶,全因「中國內地媒體和網民說了幾句真話」。
國際輿論格局「西強我弱」
文中間或有可議之處,例如他指有示威者遭同伴擊中眼睛,但實則官方尚未有定論,涉事少女有可能是遭警方布袋彈擊中,致右眼有失明之虞。可是相比在加拿大時重炮出擊,盧大使在文中列舉各項事例,提出個人觀察,容讓各方有辯論基礎,內容既不失其駐外使節的身份,又清晰有理據地「講好中國故事」。
近月外媒譏諷中國外交「戰狼化」,先有駐美大使崔天凱在Twitter斥責台獨「玩火自焚」,後有時任駐巴基斯坦臨時代辦趙立堅捲入罵戰,與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賴斯(Susan Rice)就新疆議題激辯,互斥對方是「種族主義者」。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早前曾撰文直言,國際輿論格局「西強我弱」,繼解決捱打捱餓後,中國還需要扭轉「捱罵」局面。總體而言,上述強硬表態除了再次重申中國立場,對增強北京的國際話語權並無幫助,甚至可能幫倒忙,如今作為重炮之一的盧沙野改變風格,未知是否代表中國外交風格的新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