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引發亞馬遜大火? 持久戰下料「黑天鵝」事件大增
「重新調整供應鏈。沒有理由從中國買所有東西!」美國總統特朗普於9月1日再次呼籲美企對華「割席」,在供應鏈上「去中國化」。與此同時,以電訊業龍頭華為最旗幟鮮明,中國也揚言要自力更生,致力於核心技術領域「去美國化」。不過對於中美「脫鉤」,華府的態度是極力遊說,而北京至少表面上是無奈之舉。
各地補貼和限購豬肉
即使如特朗普所願,全球供應鏈大執位,屆時會否令「美國再次偉大」仍是未知之數,而中國能否突圍而出,從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完全自立,同樣是有待觀察。儘管如此,有論者已開始質疑,持續1年多的貿易戰已擾亂中美供應鏈,觸發了不測事態。
近月內地豬肉供不應求,價格暴漲,各地政府陸續宣布提供消費補貼,而個別地方如南寧更推行限購令,每名居民每日限購1公斤受補貼的特價豬肉。迄今為止,內地有足夠財力平抑豬肉價格,而限購1公斤對一般家庭影響不大,情況平穩可控。
對此曾有報道稱,事緣中美去年起互加關稅,來華美國豬大幅減少,後來更傳聞中國轉而購買俄羅斯問題豬肉,其中懷疑帶有非洲豬瘟,疫症最終傳遍全國,導致大量本國豬隻染病被銷毀,市面供應短缺。
美國豬佔中國產量極少
8月31日官方新華社引述農業農村部講法,直指豬價上漲與貿易戰無關,由2016年至2018年,進口美豬佔國內豬肉產量從未超過0.5%,對供應影響微乎其微。然而就算信服官方所言,本地供應緊張仍是不爭事實,一旦要從海外增購豬肉,關稅之害立即浮現。
去年中國加稅後,美豬進口關稅高達62%,不過中國仍於今年8月分購入美國豬肉:2日至8日購買約1萬200噸;9日至15日買入220噸;16日至22日期間購買1861噸。
與中國逾5千萬噸每年消費量相比,數量不算多,但一般而言,關稅由進口商支付,再逐層向下轉嫁,最後由中國消費者埋單。總而言之,中國豬肉供應遭遇「黑天鵝」事件,瘟疫肆虐再加關稅壁壘,無疑是雪上加霜。
「大豆需求說」僅是合理推論
除此之外,美國《彭博社》刊登分析文章,指由於中國在貿易戰中重課美國大豆,進口商轉而增購巴西產大豆,誘使巴西農場主覬覦亞馬遜雨林,擴張大豆耕地,致使當地大火頻發,觸發生態災難。
必須指出的是,自今年1月上任以來,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已主張用更積極的方式開發林地,供農耕與採礦之用;另外大豆只是主要農產品之一,農場主開拓耕地,開闢養牛場也是重要考量。實則「大豆需求說」算是合理推論,但要把貿易戰歸咎為亞馬遜大火的「原兇」,還需要更多證據和研究。
無論如何,全球供應鏈持續震蕩,預料市場上下游未來將會出現更多「黑天鵝」事件。單講電子產品,各種軟硬件均集各地之大成,經歷長時間競爭才得出現時分工,若果驟然對華或對美「割席」,即使各方願意支付龐大轉移成本,誰能確保產品品質呢?須知道小如一個失靈散熱器,就足以摧毀整個品牌。
8月中旬貿易戰稍為緩和之際,特朗普就明言「為了防止部份關稅影響聖誕假期」,延遲徵收中國製鞋子、衣服、手提電腦等消費品的關稅。隨著貿易戰愈演愈烈,兩國開始步入「持久戰」階段,相信連這種微不足道的「克制」也將不復存在,政府、企業和消費者都面臨動蕩、欠保證兼意外頻生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