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特朗普暫緩加稅拼連任 解禁華為是誠意「試金石」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8月1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USTR)表示,特朗普政府決定延遲對中國進口的手提電腦、手機等貨品加徵10%關税,由本來在9月1日實施,押後至12月15日。另外更有一些貨品類別可獲剔出加税名單。另一方面,5月20日,美國發出封殺令,禁止供應美製軟硬件和技術予華為,同時給予90天寬限期以作緩衝,至8月中旬死線迫近。

特朗普:這次或有所不同

特朗普打甚麼算盤呢?簡單看一眼他這幾天的tweets就心裡有數:好聽一點說,美國總統亟欲惠及目標選民,改善國民經濟;難聽一點說,他為了連任成功,肆意操弄貿易戰議程。

當地時間8月11日,在華府宣布暫緩新一輪關稅前夕,特朗普發帖稱,中國貶值人民幣,以及在(金融)系統灌入鉅額金錢,將轉化為送給美國的禮物,價值以數十億美元計,據其判斷:「價格未上升,沒有通脹。農民所得比中國原會支出更多。」

美國總統特朗普(左)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圖片)

特朗普的經濟邏輯語焉不詳,只能猜測他想講中國增加貨幣供應,最終都會通過華府的關稅設計,落入美國政府的錢包,再化作美國農民所獲得的政府補助。實則對特朗普風格稍為有認識,就知道爭拗箇中對錯實屬無謂,不如集中研究其用心所在還有意義一些。

果然在宣布暫緩加稅同一天,特朗普再有新帖表明心跡,他說中國一向自稱會「爆買」美國農產品,但迄今仍未付諸實行:「或者這次將會有所不同。」可見美國總統一直「念玆在玆」的正是農業地區的選民。

美國借華為「作弊」加牌

自去年初貿易戰正式開打,撇除「結構性改革」之類口號,中美反覆糾纏於割讓實利。美國要求中方增加進口,點名以農業和能源產品為主,基本上就是將特朗普的關鍵支持者放在第一位,而中方則間中以增加或減少採購這兩類產品,向特朗普表明立場。

長遠來說,中美兩強對賭國運,這一場關稅戰大戲只是「開始的開始」,中方還不如促進改革開放,提升科技水平。不過儘管有談判破裂的預期,中美均有需要「以慢打慢」,從磋商中摸索對方底牌,隨時間推移看清楚對手實力底蘊,爭取最有利的開戰條件。

美國政府一直以國家安全為由打壓華為。(VCG)

即使中國官媒也不否認,美國當下暫佔上風,手上有較多的牌,甚至不斷「作弊」加牌。自今年5月起,美國撕掉面具,將原本定性為「國安問題」的華為風波,直接納入貿易談判議程,外媒即透露華府當時定下條件:中方增購美國農產品,美方則放寬華為禁令。

中方或會以眼還眼

繼8月1日美國威脅開徵新關稅,這筆交易也於早前告吹。8月9日,特朗普表示美國不會再與華為做生意。事隔幾日,兩國議定重啟談判,美方亦相應暫緩加稅要脅,而解禁華為正是測試華府誠意的試金石。

所謂重啟談判,意指雙方重回上一輪磋商的起點,至少都要是對等攻勢下再度商議。如果任由一方任意擺弄,不斷加碼咄咄迫人,更恐嚇對方不得「對等還擊」,這樣談下去又有甚麼意思呢?封殺華為是一項本來不應該出現的議題,美方想談下去但又要佔盡便宜,似乎最終難以魚與熊掌兼得。

封殺令的緩衝死線即將屆滿,最理想是中美兩國已有共識,華府按關稅戰先例,延長寬限期以表誠意。假如美國堅持要多打一張牌,屆時也不能怪責北京建立自家「實體清單」,精準打擊個別美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