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北戴河會議預期周內結束 三大議題困擾北京決策

撰文:孫曉波
出版:更新:

如無意外,今年的北戴河會議將在這個星期內結束,神秘隱身兩周的中共領導層,將陸續出現在公眾視野,正式結束一年一度難得的休假時光。雖然中國官方稱“北戴河會議”已失去傳統的議政功能,向度假休閒轉向,但每年中共領導層仍會在7、8月份在北戴河休假,進行非正式會談。

鑒於北戴河會議的特別歷史和神秘色彩,外界關心中共領導人將在這種非正式的會談中討論那些議題,達成什麼樣的共識。

今年5月,負責中美經貿談判的副總理劉鶴赴美談判。(資料圖片)

在今年北戴河會議的議題中,有三大問題可能成為困擾北京決策層,成為北戴河會議中非正式會談的討論重點。

首先是中美貿易戰,以及全球經濟下行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如何持續保持增長。北戴河會議之前,中美在上海進行一度中斷後最新一輪的經貿談判,但結果如外界預期般只是例行公事,沒有什麼實質性進展。而事實上,從5月份中美貿易談判破裂之前,北京在中美貿易戰的就發生了微妙變化。

2019年5月12日,在中美貿易談判最接近談崩的時候,負責中美經貿談判的副總理劉鶴赴美談判。劉鶴罕見的在美國公開發表講話,說明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表明中國的態度和堅持。隨後中美經貿談判進入停滯狀態。北京以劉鶴釋放出的信息為基調,開始進行輿論宣傳和戰前動員,核心內容便是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美國、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中國開始化被動為主動,不再被美國牽著鼻子走,表現出超然的心態和戰略定力。相信北京之後在中美貿易戰上依然會秉持這樣的基調。

路透社8月5日報導,北京高層北戴河會議正規劃一項經濟行動,內容將在上海自由貿易區取消所有關稅並簡化一系列外貿程式。若試行成功,這項計劃可能擴大到中國其他約十餘處自貿區。

美國9月開始對價值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圖為南京龍潭港集裝箱公司外貿碼頭的貨櫃堆場(視覺中國)

其次,香港反修例遊行引發的政治風波,台灣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以及兩岸關係日趨緊張的背景下,“一國兩制”方針的落實,大概率會出現在北戴河會議上。

作為鄧小平對香港最重要的政治遺產,“一國兩制”方針在香港實踐了20多年後,開始遭遇很現實的危機——香港正在發生的反修例風波,正在讓之前繁榮、穩定的“東方之珠”,成為“撕裂之城”、“對抗之城”、“暴力之城”,街頭運動,正在讓這個城市失去昔日的“光芒”。對於這一狀況,有極端論者將之歸咎於“一國兩制”這一制度設計。但這顯然不是“一國兩制”的初衷。面對香港發生的暴力行為,北京的態度已經很明顯,那就是絕不跟暴力分子妥協。

在香港發生的亂局中,蔡英文也被指扮演了角色。實際上,不僅蔡英文對於香港局勢頻頻表態;而政協副主席、香港前特首董建華也曾直言,香港發生的衝突,必有外部勢力介入,種種跡象都指向台灣和美國,董建華呼籲港人「不能被他人利用」。7月31日,大陸稱鑒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暫停台灣自由行。緊接著8月7日,中國國家電影局宣佈,暫停中國大陸電影以及人員參與台灣2019年金馬獎。兩項禁令,僅僅時隔一周時間,而這可能還不是最後的動作。

香港近來的衝突應該也是北戴河會議討論的焦點。圖為日前警方在尖沙咀拘捕一名白衫女子。(羅國輝攝)

站在北京的立場來看,台灣當局,尤其是蔡英文政府,已經讓兩岸關係的基礎——“九二共識”,消解殆盡,北京方面已經將蔡英文列入“台獨分子”行列,對她已經不再抱有任何期待。這是北京釋放給台灣的明確政治信號。如果說之前還因為兩岸關係的緩和,考慮到台灣人民的福祉,以及中國國家實力上的不足,北京在台灣問題上還不得不從權,對於如何“收復”台灣有猶豫。今時今日,當台灣一次次觸碰北京的紅線時,和平已經並非兩岸關係的唯一選擇,北京的態度勢必將更加強硬。因為,無論是中共歷任領導人,還是大陸普通民眾,統一台灣都是他們念茲在茲的心結,這已經成為中國朝野的不容小覷集體意志。

種種跡象表明,解決台灣問題,已經成為中共未來的頭等大事,因為實現民族復興統一台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時間上講,中共十九大對習近平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個30年規劃,即到2035年,初步實現現代化,再過15年到2050年全面建成現代化。但對中共而言,台灣問題能儘早解決當然就儘早解決,主觀上不會拖到中共建政百年的2049年才處理。至於說那一年,2035年是一個時點,但也不排除期間任何一個年份。

如此背景下,如何繼續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甚至於如果台灣當局依然一次次觸碰北京的底線,該如何應對?必然都會在中共領導層要討論的議題範疇之內。當然,這種討論不會止於北戴河會議,也不太可能在北戴河會議上形成決議。但這一定在中共領導層的未來計劃之中。

北京方面已經將蔡英文列入“台獨分子”行列。(資料圖片)

此外,今年是中共建國70周年,也是中共第一個建黨100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衝刺階段,如何在規定時間內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以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下一個100年目標的制定,可能也在中共決策層的考慮之列。不出意外,在北戴河會議上也大概率會談及。

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後,綜合江澤民與胡錦濤年代提出的相關規劃,中共重新明確“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其中,第一個就是在中共建黨第100年,也就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消除“絕對貧困”。

完成第一個100年目標,自然是中共目前的“頭號工程”。進入2019年,中國經扶貧議程密集展開,成為中共高層治國理政越發重要的一個事項。特別是習近平不久前在重慶召集央地大員推進“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給“脫貧攻堅”吹響了集結號和衝鋒號。現在距離2020年雖然已經不足5個月,而到2020年年底脫貧“死線”僅16個月,可謂“時間緊、任務急”,相信中共領導層也有兌現承諾的壓力。

雖然,基本上在現有指標下中共應可以完成目標,中共官方也強調實現脫貧是在現有貧困指標的基礎上。但問題在於,現有的貧困指標已經落後於時代,中共有沒有勇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重新將上述指標提高;是不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制定下一個100年的目標,可能也是中共決策層已經考慮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