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華春瑩「綿裏藏針」獲重用 中國外交悄然生變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近日,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換人,被認為有「綿裏藏針」風格,以「幽默感」和「親和力」見長的華春瑩接棒陸慷,成為中國首位新聞司女司長。華春瑩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後便履職新聞司副司長,至今已近7年。在此期間,中國外交戰略側重發生了從「韜光養晦」趨向「有所作為」的調整。
中國外交系統在近幾年的變化顯而易見。有西方媒體稱為中國外交「戰狼化」的說法明顯過於武斷,而在這段時間裏一直作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之一,已經數百次露面展示中國立場、態度和形象的華春瑩,其實是一個觀察中國外交動向的比較合適的視角。

中共十八大後不久,華春瑩便成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Reuters)

「綿裏藏針」的華春瑩

華春瑩生於1970年,經歷了從毛澤東時代到鄧小平時代的變遷,也完整經歷了中國的改革開放。2012年11月16日,也就是在中共十八大閉幕第2天,已經擔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的華春瑩成為中國外交部新發言人。當月19日,華春瑩首次主持例行記者會,之後便成為中國外交部每周五次主持例行記者會的三位發言人之一。

華春瑩是中國外交部歷史上第5位女發言人,如今成為了首位新聞司女司長。由於外交部發言人一般由新聞司司長與副司長3人輪換擔任,華春瑩今後將繼續以發言人的身份主持記者會。不同點在於,華春瑩已任新聞司司長,將在外交部負擔更多的領導職責。

華春瑩今年神隱四個多月,參加由中共組織部組織的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視覺中國)

華春瑩自今年2月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後「音訊全無」,一度引發猜疑和謠言,後來被澄清是參加了中共中央黨校春季學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該培訓班的參加者,一般都是得到高層與組織系統的認可,稍後被提拔重用的可能性極高。華春瑩此番「轉正」也沒有例外。

引起很多人注意的是,華春瑩在「轉正」之前,曾在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上發表過一篇文章《佔據道義制高點,提升國際話語權》。

這篇文章可視為華春瑩本人學習和工作經驗成果的一次總結,明確了她本人擔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後的工作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和預期了中國外交正在發生的變化。

例如,華春瑩在闡述「改進方式方法,提高對外話語傳播的有效性」時表示,「近年來我們在提高國際話語權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距離『國際影響力領先』還有相當差距。究其原因,有的是缺乏鬥爭精神,不擔當不作為;有的是鬥爭本領不強,想作為沒作為;有的是形式主義、教條主義作祟,還有的是體制機制不夠完善。」

由此來看,西方媒體稱中國外交愈趨「戰狼化」,確實有理有據,不過只是展示了一個側面。而從陸慷到華春瑩,則展示了另一個真實的側面。

原外交部新聞司司長陸慷已調任美大司司長。(資料圖片)

中國外交正在轉型

在外界的觀感描述裏,陸慷以持重剛健著稱,有評論稱他的發言精煉扼要、字字珠璣,幾乎無一字可多,無一字可少。華春瑩則被形容「綿裏藏針」、「柔中帶剛」,帶有更多的「幽默感」和「親和力」。

中國政治和外交學者金燦榮在近期受採訪時也表示,「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發生了一些變化。總體來說,中國外交變得積極進取了,積極進取的結果就是中國的外交官變得比較自信,活潑。整個戰略寬鬆了一些以後,戰術層面必然也活潑一些,現在我們的發言人,比如陸慷、華春瑩這一批人,講話的幽默程度就比以前高了。」

中國外交界在過去一段時間的變化十分引人注目。例如,中國駐巴基斯坦外交官趙立堅與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賴斯(Susan Rice)展開針鋒相對的叫罵,駐美大使崔天凱開通推特,駐英大使劉曉明接受媒體集體採訪回應香港、新疆、華為等問題,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入駐抖音等等。

7月17日,習近平、王滬寧等會見回國參加2019年度駐外使節工作會議的全體使節。(新華社)

其中,值得關注的還有7月17日中國召開了2019年度駐外使節工作會議。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中辦主任丁薛祥、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等高層參加了這次會議。

中國駐外使節會議曾是五年召開一次的中央層級的重磅會議。中共十八大後,該會議似乎被「降格」,2016年時隔7年才召開,不過自此之後變成為年度會議。2017年12月,習近平參加此會,對在場的數百位駐外官員進行政治宣講。對該會議的這種調整,將更有助於中國高層對外交團隊的領導,其背後是外交重要性的凸顯。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國家力量的成長與在全球的利益擴展齊頭並進,中國崛起的過程與全球化的過程高度重合。然而,中國在國際輿論環境中處境一直比較難堪,經常會受到國際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的誤導和批判。這背後有西方國家利益與意識形態動機,也與中國自身外交問題存在很大問題有關。

長期以來,中國外交渠道單一、態度僵硬、處事被動,或許是「韜光養晦」考慮下的有意為之,或許是其本身就存在的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不論如何,在中國已然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之後,這種狀態就越來越不適應中國的需求。

自中共十八大至今,隨着中國外交戰略的調整,其外交系統一直處於一種轉換過程中,而且尚未完全定型。在某些涉及重大關係問題上的強硬發聲,是這種轉變的其中一個方面,卻不是全部的特徵。從華春瑩在近7年裏的角色和轉變來看,至少能夠對中國外交有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