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從「勿謂言之不預」到白皮書反擊 中國對美輿論戰升級

撰文:多維新聞
出版:更新:

上周三(5月29日),中共最高機關報《人民日報》第三版對美國發出最強烈(也可能是「戰前」最後的)的警告:勿謂言之不預。「勿謂言之不預」在中國外交中具有特定含義,意味着最嚴厲警告和準備「開戰」。這一可看做最後通牒的權威表態與同屬《人民日報》的署名鐘聲(諧音「中國聲音」)九評中美貿易戰,代表了中國在5月10日中美最近一輪貿易談判形勢逆轉後選擇堅決回擊。國務院亦在周日(6月2日)發表《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指摘美國出爾反爾,不講誠信,中美磋商嚴重受挫責在美國,可見中國從內外輿論到實質反擊已全面升級。撰文:范曉鵬

「勿謂言之不預」的警告,出現在《人民日報》上周三的「五月荷」署名文章《美方不要低估中方反制能力》中,原文為:「美方想利用中國出口的稀土所製造的產品,反用於遏制打壓中國的發展,中國人民決不會答應。當前美方完全高估了自己操縱全球供應鏈的能力,在自我沉醉的空歡喜中無力自知,但其清醒後注定要自打嘴巴。中國有關部門已經多次發表嚴正聲明,中美兩國產業鏈高度融合,互補性極強,正所謂合則兩利、鬥則俱傷,貿易戰沒有贏家。奉勸美方不要低估中方維護自身發展權益的能力,勿謂言之不預!」

該文將中美貿易中至關重要的現代工業「維他命」稀土列入中國反制美國「選項」,事實上以明示的方式向美國發出挑戰書。

習近平上月赴江西考察調研,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和稀土產業發展情況。(資料圖片)

「勿謂言之不預」恍如開戰信號

在華盛頓對話不歡而散、中美重啟關稅大戰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5月20日高調出現在南方重要稀土產區江西省贛州市,並視察了稀土企業金力永磁科技有限公司,在當時被認為具有極為強烈的威懾象徵意味。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稀土資源,其儲存量佔全球的36%,美國高達80%進口稀土來自中國,廣泛應用於其軍工產業和民用產業中。習近平當時只是輕描淡寫地稱稀土既是一種戰略資源,也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但其後,稀土在中國官方喉舌中開始頻繁出現。

上周二(5月28日),中國國家和發展改革委員會對外宣布:「如果有誰想利用我們出口稀土所製造的產品,反用於遏制打壓中國的發展,那麼我想贛南原中央蘇區人民、中國人民,都會不高興的。」官媒新華社當天的評論文章《利用中國稀土製造產品遏制中國發展,妄想!》也引用了這番言論。

這番表態透露出清晰的信號——在中國政府可供選擇的反制工具箱中,可能被迫發動「稀土戰爭」,切斷對美國的稀土供應。正如不少分析所言,中國政府對稀土戰爭表現得相當謹慎,盡量不動用它,以免中美關係逆轉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只是當下美國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名義發起了對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的技術封殺和圍剿,而且借台海問題、南海問題,甚至西藏問題等向中國發難,迫使中國無路可退,只能選擇迎戰。「勿謂言之不預」透露出中國政府可能不再對特朗普政府抱持過高期待,或者說抱有「幻想」。

從去年開始,中國政府便漸次推動企業減稅。(VCG)

自1949年中共建政,中國最高級別喉舌僅在少數重要時刻使用「勿謂言之不預」,最著名的兩次均出現在發起對外戰爭前夕的警告和戰前動員的場景中。 1962年,中印圍繞西藏主權發生邊境衝突,同年9月22日,《人民日報》第一版發表了題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論,當中便有「勿謂言之不預」的警告,敦促印度立即從邊境撤軍,否則「印度方面在中國自衛火力下的任何傷亡,都必須由印度方面自己負完全的責任」,近一個月後,中印便爆發了邊境戰爭。

第二次出現,是在鄧小平執政時期的1978年12月25日。當時,中越關係急劇惡化,當天《人民日報》同樣是在第三版發表題為《我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的社論,稱「越南當局在反華的道路上已經走得夠遠了。中國人民的忍耐和克制是有限度的,中國不欺侮任何人,也決不允許別人欺侮我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們說了的話從來都是算數的。我們要嚴正警告越南當局,如果你們仗恃有蘇聯的支持,得寸進尺,繼續恣意妄為,必將受到應得的懲罰。我們把話說在前面,勿謂言之不預。」這番警告後,中國解放軍在兩個多月後(1979年2月中旬)從廣西、雲南發起對越戰爭,雙方衝突一直蔓延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

對內對外做好作戰準備

此次《人民日報》再度發表如此言論,是否意味着中美之間最後的攤牌已經迫在眉睫?如今,中國政府從上到下開始進入一種臨戰狀態,有理由相信,中國政府最近正在加快做好準備,應對中美貿易在最極端狀態下徹底脫鈎的挑戰。這是一場可能超越人們想像的持久戰爭,而且最後難有妥協空間。

對內,中國政府正在極力消除貿易戰導致的經濟下滑、普通勞動力就業不充分、晶片產業等高科技產業鏈遭遇衝擊等不良影響。從去年開始,中國政府便漸次推動企業減稅,並按照「六個穩定」進行結構轉型調整。今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宣布「大豆振興計劃」,以降低大豆進口嚴重依賴美國的弱點。5月22日,中國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表公告,給符合條件的晶片研發和軟體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

習近平本周三至周五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第23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資料圖片)

對外方面,中國正在尋求新的替代交易夥伴和政治盟友。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上周日至上周二(5月26日至28日)到訪「巴鐵」巴基斯坦;習近平則在5月10日後(華盛頓談判結束後)相繼會見了希臘、斯里蘭卡、新加坡、柬埔寨、巴西等「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要,表明中國持續開放、堅定改革的立場。中國外交部在上周三(5月29日)還公布,習近平本周三至周五(6月5日至7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第23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

早前,有官方聲音呼籲中國全民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自力更生攻克時艱。習近平在考察江西稀土產區時,順帶造訪了早年中共展開武裝鬥爭進行兩萬五千里長征的舊地。外界評論稱,中國需要這樣的民族主義口號來統一意志,堅定信心。

當然,中國歷史上絕不僅僅在這三次使用這一嚴厲措辭,而今次《人民日報》亦僅用「五月荷」這一近期在《人民日報》國際論壇發聲的筆名,而非以社論的規格。「五月荷」於5月20日曾刊發措辭犀利的文章《國際關係豈能退回到野蠻時代》,指摘美國把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進行報復的做法「荒謬霸道至極」,「是用強權手段赤裸裸干預市場自然形成的全球產業鏈,堪稱當代國際經貿關係史上最野蠻的行徑」。

63年9月至1964年7月,中共在《人民日報》等相繼發表《蘇共領導同我們分歧的由來和發展——一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等九篇抨擊蘇共修正主義的公開信。(網上圖片)

對上一次「九評」影響世界格局

如果說「五月荷」還不足以代表中國對美反擊的最強音,那麼《人民日報》(海外版)署名鐘聲九評美國「必將失敗」的「規格」,權威性便不容置疑。須知,今次僅是中共歷史上第二次出現 「九評」的形式,對上一次要追溯到蘇共二十大有關史太林的秘密報告之後。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中共在《人民日報》等相繼發表《蘇共領導同我們分歧的由來和發展——一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等九篇抨擊蘇共修正主義的公開信,爭奪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話語權。此後中蘇關係陷入持久對抗,從某種意義上,1979年中美靠近、中蘇交惡的世界格局也是自彼時逐漸形成。

正是得益於六十年代的中蘇論戰,奠定了《人民日報》等中國官方媒體的寫作組制度。根據台灣學者蔡文軒和高鵬翔在論文《政治宣傳的密碼:罕為人知的寫作組制度》中披露,規格或權威性最高的為社論或評論員文章(從不使用個人署名),其次是寫作組直接受命中宣部就特定事件發表的集體署名評論文章,最後則是來自讀者的評論文章。

翻查資料,自5月10日至今,《人民日報》從未就此發表社論級別的評論文章,僅使用了第二類、即集體署名的評論文章。從份量上看,除5月13日署名「國紀平」(始於2005年,諧音「有關國際的重要評論」)的《任何挑戰都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一文外,可堪對比的便是鐘聲「九評」。

鐘聲的出現晚於國紀平,但觀點更為犀利、態度更為鮮明,反應更為迅速,常就涉華的國際問題表明立場。此次從5月23日到31日,鐘聲先後發表《國際秩序容不得任性妄為——無視規則必將失敗》、《公平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零和博弈必將失敗》、《狂風驟雨不能掀翻大海——逆勢而動必將失敗》、《搞科技霸權就是阻礙發展進步——拒絕競爭必將失敗》、《玩弄強權注定失道寡助——唯我獨尊必將失敗》、《「美國例外」是有害的文明優越論——雙重標準必將失敗》、《信用破產是最大的破產——言而無信必將失敗》、《難道非要撞了南牆才回頭——一意孤行必將失敗》、《機關算盡一場空——自作聰明必將失敗》九文,警告特朗普政府若由着性子定要「一條道走到黑」,那就是選擇了一條自棄之路,這條路注定只有一個終點,就是失敗。

當然,中國對美輿論戰升級的背後,是中國已經在實質層面上展開了自我調整和反制動作。除上述內容外,5月最後一天,中國商務部的宣布也針鋒相對,對外國企業、組織和個人建立「不可靠實體名單」制度。中美之間已然戰雲密佈。

中美貿易戰可能是一場超越人們想像的持久戰。

上文節錄自第16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3日)《從勿謂言之不預到鐘聲「九評」 中國對美輿論戰升級》。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