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BBC:美企業及消費者是輸家 加關稅難迫中國讓步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戰火重燃。繼上周五(10日)美國對華2000億美元進口貨品加徵關稅後,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周一(13日)再表示,美國將在6月17日就針對中國加徵最新合共3000億進口貨品關稅舉行公聽會,清單涵蓋共3805項貨品。中國亦作出反制措施,6月1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約600億美元進口商品分別加徵關稅,最高加徵25%。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引述專家分析,中美貿易戰難論輸贏,但美國公司和包括農民和藍領工人在內的消費者,很可能是貿易戰的輸家和受害者;有專家認為,就算中國在貿易戰中的損失會較大,關稅也難迫使中國作出重大讓步。

Christophy Bondy認為,特朗普威脅增加關稅更多是為擴大選民基礎,製造頭條新聞。(資料圖片)

BBC報道引述曾任加拿大政府高級顧問的美國律師 Christophy Bondy 表示,向美國政府交關稅的是美國的進口商,而不是中國公司。而進口商因交關稅增加的額外成本,很可能用加價的方式直接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

報道列出今年3月的兩份研究報告,稱美國去年向中國和其他國家進口商品徵稅的全部代價,幾乎全部由美國商界和消費者來承擔。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普里斯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家經過計算得出結論說,向鋼鐵、洗衣機等在內的眾多進口商品徵收高關稅,讓美國公司和消費者,在繳稅之外每月額外支出30億美元。他們的統計結果還指出,受需求不振的影響,另外還有14億美元的損失。

第二份權威研究報告則指出,美國消費者和公司承擔絕大部分的關稅成本,而農民和藍領工人,是貿易戰最大的受害者。

Meredith Crowley 指出,特朗普新增的關稅可能會讓中國重回談判桌,但是她並不認為中國就會因此作出重大的讓步。(資料圖片)

製造頭條新聞擴大選民基礎

Christophy Bondy指,美國公司很難到中國以外的地方入貨,「生產和價值鏈要重新定位,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且都有代價......中國是一個生產大國,對手們都相形見絀,要在全球供應鏈中取代中國談何容易。」他又說,幾乎沒有什麼證據證明增加貿易關稅有過任何作用。

Christophy Bondy又認為,特朗普威脅增加關稅更多是為擴大選民基礎,製造頭條新聞。「要讓人們了解中美談判中所涉及的原則問題非常困難,而主打關稅就容易多了。」

英國劍橋大學貿易問題專家Meredith Crowley 稱,特朗普新增的關稅可能會讓中國重回談判桌,但是她並不認為中國就會因此作出重大的讓步。「中國在貿易戰中的損失會大些。但是他們並不想改變自己的法律,即便中國真願意改變法律,中國有司法傳統來執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