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兩會】求「穩」管得多話題少 台媒:最沉悶全國兩會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隨着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周五(15日)閉幕,持續近半個月的「全國兩會」正式結束。有台灣傳媒評論認為,今年的全國兩會可能是近年來最枯燥乏味,乃至最壓抑沉悶的一次,「會開完了,卻想不出有甚麼能回味」。
評論更稱甚至內地傳媒亦有同感,「今年的全國兩會『悶悶的』,而且『管得多、話題少』,連基本的『熱鬧』,也談不上」。

全國兩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視覺中國)

《中央社》刊文評論指,「悶」是反映中共高層最在意的是「穩」,「既然要『穩』,就得『管』,不免就『悶』」。在「管」方面,報道指其中一點就是「管得多」,「每年中外媒體、特別是陸媒最期待的『雷人提案』,今年幾乎銷聲匿迹,讓記者們少了疲勞中的歡樂」。報道引述有內地傳媒私下透露,全國兩會前夕發布的「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文件中,特別點名「低級紅」、「高級黑」。為怕被聯想,是故各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都有所收斂,「免得雷了人,還雷到自己」。此外,有關全國兩會的報道,一眾官媒如《新華網》、《人民網》等,版面上都大同小異,驟眼看來幾乎是一模一樣。

「街頭評論員」的士司機被要求噤聲

另一方面,文章稱往年在全國兩會期間常被採訪的「街頭評論員」的士司機都要噤聲,「記者照例在北京的出租車(的士)上,想和師傅們聊聊中國的國家大政,卻得到冷冷的回應『上面交代了,兩會期間,車上不聊時政』」;至於一般的採訪都有諸多阻滯,「像是全國政協的特邀團組開放日,便發生安全人員阻擋境外媒體,要求媒體自行與政協駐地聯絡員聯絡,再由聯絡員集體帶入會場情事」,同一時間內地傳媒的採訪車卻能直達會場,暢通無阻。

除了「管得多」,「話題少」則是今年全國兩會予人的印象。事緣中國政府今年的焦點是經濟發展及可能衍生的風險,《外商投資法》就是明顯例子。可惜由於該法被認為是要應對中美貿易戰,故外媒對此的關注程度相當低。文章認為,外媒真正關注的是新疆「再教育營」,內地傳媒及一般民眾則是關注《房地產稅法》,「偏偏官媒對這項人民真正關切、但爭議度頗高的法律,採取了冷處理」。

外媒在新疆代表團的採訪此前被認為受到不少制肘。(中新社)

記者採訪更難,代表委員腳步匆匆

文章指,在「管得多」、「話題少」影響之下,中外媒體都會有一個共同感受,就是願意停下腳步接受採訪的代表或委員變少,「不是搖搖手,就是連忙道謝、快步前進」;勉強追訪卻會引來動作粗野的保安介入,「問不到人不說,身上還得疼一陣子」。

文章亦有提到官媒大力宣傳的「部長通道」、「委員通道」、「代表通道」,但坦言令人大失所望。例如舉國嘩然的最高法卷宗丟失案,雖然官媒事前預告會有最高法的「負責人」親臨,但最終案中要角、萬眾期待的最高法院長周強沒有現身,「既引來現場一片長吁短嘆,也再度摧折了官方信用」。

文章總結認為,今年全國兩會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所提到的「穩增長、防風險」,「這個『穩』字,注定了今年的中國全國兩會,很悶」。

多維:是低調和務實基調

然而,《多維新聞》就提出不同的見解,其分析指例如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在形式上仍沒有脫離往年的框架,「但是細讀內容卻可以發現其表述較之以往已經發生微妙變化」,不僅罕見有大幅度減稅與繼續加大民生投入,「也更加直率的承認來自內外兩方面的壓力,減少了抽象的藍圖描繪,坦承自身存在的問題」。

《多維新聞》分析,中國在全國兩會所呈現的是「低調」、「務實基調」。(中新社)

《多維新聞》分析,中國在全國兩會所呈現的是「低調」、「務實基調」,不再提及中國經濟在主要經濟體的位置或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在中美貿易談判關鍵節點,保持必要的低調,避免節外生枝,顯然是明智的選擇,一定層面的韜光養晦,也是必要的」。

(中央社/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