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港澳廣深定位區域發展「核心引擎」 各有職能分工
中共中央、國務院今日下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當中將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各有職能分工。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規劃綱要》將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當中表示,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深化港深、澳珠合作 加快廣佛同城化
空間布局方面,《規劃綱要》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構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網絡化空間格局。發揮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極點引領帶動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廣佛同城化建設,提升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參與國際合作。同時,依託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快速交通網絡與港口群和機場群,構建區域經濟發展軸帶,形成主要城市間高效連接的網絡化空間格局。
此外,《規劃綱要》將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提出優化提升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首次明確為:
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廣州: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深圳: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此外,《規劃綱要》也支持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城市建設重要節點城市。
廣東兩會:「舉全省之力」推進大灣區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底召開的廣東省兩會上,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9年,廣東將「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攜手港澳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當中包括,廣東將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共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一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強設施「硬聯通」,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在機制「軟聯通」方面,將推進與港澳在法律服務、金融、醫療、建築等領域的規則對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
廣州、深圳等地的兩會也有提及大灣區建設。比如廣州表示要著重發揮「綜合交通樞紐」作用,以其為中心加強與周邊城市連接,推動廣深港高鐵引入中心城區;深圳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規劃建設深圳港內陸港,推進深港引航互認推動開設深港海上旅遊航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