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對台講話】大陸學者分析:中共以群衆路綫打破兩岸僵局
中國大陸於1月2日(周三)召開了《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專門的對台講話時提出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針對習近平對台講話,以及兩岸接下來的關係發展,《多維新聞》專訪了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在唐永紅看來,習近平對台講話很有針對性,也劃定了底綫和紅綫,不過具體如何實現統一,還是需要通過談判來解決。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習近平已經淡化了藍綠,走的是一條自下而上的群衆路綫。
問:如果說1979年的《告台灣同胞書》還只是「開啓」了兩岸和平統一,將這一歷史遺留問題提上了日程,那麽習近平今次的講話,則呈明的是具體「如何實踐」的問題,被定性為「新時代對台工作的綱領性講話」。對此,你作何解讀?
唐永紅:40年前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當時就宣誓了爭取國家和平統一大的方針,提出包括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實現兩岸自由往來,「三通」直航,開展經濟文化交流重要的主張,由此開啓了兩岸關係發展一個新階段。經過4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兩岸關係現在總體面貌上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歷史性的變化,當年《告台灣同胞書》許多主張也都已經變成了現實。
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全面回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和平統一方針實施以來兩岸關係所取得的一些突破性的進展,以及大陸在開展對台工作上一些重要的基本經驗,同時更重要是什麽?是全面系統的闡述了怎麽樣立足新時代,怎麽樣在民族復興的過程中來推進國家的和平統一,講話也深刻的闡明了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大勢,在民族的復興振興中如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是時代的命題,這些方面都具有重大指導性的意義。
問:習近平對台工作的五點說明裏,有很多具體的實踐思路,比如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同時也表示,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等等。以此綱領性文件作為「總綱」,為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後續應該會有更詳細和具體的對台論述出來。在你看來,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阻礙會是什麽?
唐永紅:確實如你所說,習近平的講話很有針對性,比如你提到的「制度不同」的問題,就是很有針對性的政治回應。長期以來兩岸都存在這麽一種論調,兩岸存在一些差異,包括制度的不同,習近平的回答是,這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一國兩制」當時提出來本身就是考慮到兩岸存在多種差異,包括制度不同,「一國兩制」照顧到台灣的現實情况,或者維護台灣同胞的福祉利益等等。
至於你說的「障礙」,這裏面有兩個問題,首先意願性問題還沒有解決,在意願性問題沒有解決之前,要探討兩制,怎麽樣治理兩岸方面基本上很難了,不太可能了,所以現在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兩岸雙方都要有意願,意願一致才有可能進一步的探討通過協商談判的方式來談出「一國兩岸」在台灣具體的實踐方案。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兩岸之間沒有共同的意願,那就沒辦法有具體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大陸已經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去年推出的惠台31條,還有居住證等等,這已經是最開始提出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也是大陸單方面可以做的,接下來能不能有更具體的二次方案的出台,這不完全取決於大陸方面,儘管有些方面是大陸單方面可以做的,但是更多是靠兩岸有共同的政治意願作為基礎,才可能實現。
問:你剛剛特別提到意願性的問題沒有解決,這個也是擺在第一位的很核心的問題。那麽為了一定程度上增進台灣普羅大衆的意願,加强認同感,大陸方面除了惠台之類的舉措,還可能從哪些方面去努力,進而推動從目前的單向融合向雙向融合甚至全面融合的階段發展?
唐永紅:從單向融合到雙向融合,這就是大陸當前正在做的事情,我剛才提到的就是,包括以同等待遇為核心的惠台31條,將來還有很多相關的,可以盡可能全面推進同等待遇措施,更多的政治措施可以陸陸續續出台,通過這種單邊自主的,和單向融合比較的方式,為將來啓動雙向融合發展,以及台灣方面有意願來啓動雙邊協商談判充當一些條件,這是大陸當前能夠力所能及做的事情。不過從單向融合到雙向融合,恐怕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問:習近平這次對台講話的時間點也很特殊,台灣剛剛結束了九合一大選,綠地變藍天,目前島內關於2020年的總統大選也是討論正酣。將對台講話與台灣總統大選結合在一起看,2020會是怎樣的一個節點?台灣政黨輪替又將給大陸推進兩岸和平統一帶來哪些不可預估的變數?蔡英文第一時間已經明確表示了對習近平所提一國兩制的「反對」。
唐永紅:我倒是覺得大陸已經不是特別關注台灣內部的政治變動了,而是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來推動,特別是通過民間交流的方式,通過推進台灣基層民意的變化最終影響到台灣內部政黨,因為政治人物的選舉的取向,以群衆路綫為主。因為很明顯從過去經驗上看,對國民黨其實都給予不到甚麽期望,所以現在只能走群衆路綫,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從這個意義上講,大陸基本上已經不太在乎台灣內部誰來執政。
當然從現實層面來看,國民黨執政相對於民進黨好一點,這就是大陸從政黨支持角度來看,是兩派相權取其輕。說實在的,國民黨也只是個有自己的政權在台灣執政的政黨,並沒想推進國家統一,台獨方面也基本上口頭上講講而已,從來沒有實際行動,所以沒有辦法給予期望,更不能寄期望它推進兩岸的統一。所以作為政黨的角度來講,我個人觀察大陸對政黨的期待可能已經比過去淡化一些,現在的工作就是以融合發展,走自下而上的路綫,來爭取台灣民心、民意、國家認同,以及對統一的意願,以這樣來迫使和促使台灣政黨一些相關政黨以及政治人物取向的改變,恐怕只能這樣子。
我剛剛講的這個過程可能不會那麽的快,談的成效也不會那麽快,可能會比較長,因為「九合一選舉」後,台灣民衆層面只是有了一定程度經濟上的覺醒,而不是政治上的覺醒,要從經濟上覺醒到政治上覺醒恐怕還需要長的過程。
問:以我們的判斷,2049年對兩岸統一來說會是很關鍵的一個年份,也是最後期限。而對應著十九大提出的三個階段目標,2035年則是兩岸關係發生實質性變化的一個年份,届時會有「雛形」顯露出來。你剛剛反覆提到「周期」問題,放在更長的周期來看,習近平今次的對台講話其實也是更加夯實了2035和2049的願景和目標。
唐永紅:從十九大報告到今天的講話,裏面都講到「國家統一是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都在闡述這個命題。所以假設中華民族復興的最後期限定在2049年的話,那麽按照這個邏輯推論2049年是國家統一的最後期限,當然也可以提前,比如你說的2035。
除了這一點,其實從十九大報告到今次的對台講話,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命題,就是我剛才講的,怎麽樣在民族復興的過程中來實現國家統一,實際上是把國家統一這個任務跟國家發展的任務是同樣提上議事日程。早些年很多人比較機械地理解兩者的關係,現在看來按照習近平的思路,是很辯證的,當台灣問題不構成國家發展主要障礙的情況下,那麽還可以定義為國家發展追求民族復興,那麽一旦認定台灣問題成為國家發展的主要絆腳石的時候,可能就會辯證的處理這個問題,就會先把這個絆腳石踢開。
問: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就是「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踐,與在香港的實踐,會有哪些根本性的不同?按照習近平對台講話的說法,「一國兩制」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台灣現實情況,維護台灣同胞利益福祉。「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産、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唐永紅:這個議題是人們很關心的議題,但是這個議題坦率來講暫時無法回答,還不好準確回答。記得當年鄧小平當時提出針對台灣的「一國兩制」提過,台灣正式回歸後有自己的軍隊,在香港、澳門是沒有的,不可能的。所以當年針對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台灣的模式就完全不同於那些港澳「一國兩制」的模式,所以肯定是不同的。但是不同到多大程度?這個很難一下子能回答出來,為甚麽?很多東西不是取決於大陸的考慮,也是需要協商談判的,也是需要兩岸願意走在一起,形成談判才能夠定下來的,談判結果是甚麽樣子,所有人都不得而知。
不過基本上從大致變化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越早談越好,可能台灣方面得到的「不同」,特殊性會更多一些,越晚談可能沒甚麽籌碼了,很難有多少自己想維持的東西了。
另外你提到的那句話,有一個關鍵的前提,「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這個前提是一國的體現,如果這三個東西不能保障就不是一國了,就是兩國了,能接受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等等的條件是前提得到充分保障,這是很明顯的,這正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意。所以這裏面就涉及到,你剛剛問到的到底有多大的不同,習近平的講話讓我們看到一個原則,「一國兩制」必須確保一國的前提下才有兩制。
問:可能如「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一樣,具體到台灣方案,現階段還是「宜粗不宜細」,給後續的談判預留足夠的空間,畢竟很多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很多矛盾也亟待進一步化解。
唐永紅:沒錯。具體兩制的模式,兩制的情況,最終還是通過協商談判解決的。我剛才前面也說過,從整個兩岸發展大趨勢來看,越晚台灣想得到的「不同」可能越少,這是確定的。此外,一國必須完全的遵照執行,一國的前提必須得到充分的保障,這個是不得含糊的,不然的話它可能會變成兩制規模,兩國方向遷移化,現在看到台灣台獨分裂活動是蠻猖獗的,國家認同已經很疏離了,所以「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既是對理論上的要求,也是在實踐層面的需要。當然「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考慮,也是對港澳模式經驗教訓的總結。
(《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