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籲打擊抄襲「洗稿」:加大處罰觸碰痛點方能知道敬畏
「洗稿」(按:匿名轉載、抄襲文章內容撰寫另一文章等)在內地近年屢見不鮮,不少網絡平台寫手利用這方式將別人的文章變成自己的文章,以增加自己的人氣。
官媒《人民日報》今日(17日)就刊文評論事件,呼籲加大力度打擊,斬斷「洗稿」的利益鏈條,而官方亦應加大處罰力度,才能形成尊重原創、呵護創新的風氣
文章以〈打擊「洗稿」重塑良性內容生態〉為題,開首先說,法律應明確界定的抄襲或「洗稿」內容,直接判斷處理,存在爭議的交由平台隨機邀請的成員參與合議;認定為「洗稿」的不僅內容會被替換,還將對違規賬號進行處罰。
文章批評,洗稿行為讓不少自媒體人深惡痛絕,也日益成為網絡空間「藏污納垢」的一角。「從花樣百出的洗稿方法,到層出不窮的洗稿軟件,再到槍手集團化規模化運營,近年來屢見不鮮的報導,揭示了洗稿背後的灰色利益鏈條。」
洗稿根源是利益驅動
文章直言,現時難有行動有效阻止「洗稿」,起訴侵權的舉證難度不小,且成本太高,且洗稿是否構成侵權,業界尚有爭議;就平台方而言,標準化的監管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洗稿行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的故事、重要語句類似,但沒有一段話完全相同,有的剽竊核心觀點,但是讀起來似乎內容完全不同。凡此種種,都讓洗稿行為陷入「法律管不著,平台沒法管」的境地,客觀上也給不少違規者以可乘之機。
文章指出,最近微信公眾平台推出「洗稿投訴合議小組」,引起多番討論。引入合議機制加大對洗稿行為的甄別力度,不失為一種主動作為和管理創新,但即便合議機制真的能夠發揮實效,要想根治頑疾,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洗稿行為屢禁不止,根源是利益的驅動,單靠一兩個公司、平台的努力不行,必須靠行業自律、監管部門出台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斬斷洗稿行為的利益鏈條,重塑內容生產良性的生態環境。
文章結尾道,「洗稿」還涉及成本和收益的問題。即便訴諸法律,法院的處罰沒有觸碰到痛點,違法違規成本太低。「抄襲洗稿的名利雙收、登上事業巔峰,苦心孤詣從事原創的卻投訴無門,這顯然不是一個良性的內容創作環境。必須加大對洗稿行為的處罰力度,觸碰到痛點方能讓其知道敬畏,否則尊重原創、呵護創新的風氣也就難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