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評論】「去毛化」與「去鄧化」都是偽命題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近段時間以來,在中國官方有關改革開放40周年的紀念活動上,鄧小平被鮮少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強調習近平時代的改革開放成就,甚至在紀念改革開放的油畫中亦以習近平、習仲勛而非鄧小平為主角,這樣的跡象引發外界猜測中共正在「去鄧化」。
《多維新聞》分析指出,鄧小平與毛澤東代表的特質,都是中共揮之不去的基因,所以無論是「去毛化」或「去鄧化」都是偽命題,更不會是中共心中所想。

今年7月,中國美術館展出習仲勳向鄧小平等人介紹深圳的畫作。(多維新聞)

2018年,當中國人談起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候,必然繞不過的一個名字就是鄧小平。因為正是這位中共第2代領導者,在毛澤東之後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前30年和之後30年,毛澤東與鄧小平共同構成了中國人對於共產黨的歷史記憶。

但當中共第5代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儀式化地歌頌與紀念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時,鄧小平的名字卻似乎被隱去,這在西方媒體的視角中,被解讀為中共決策層正在「去鄧化」。當中國從2017年中共十九大開始邁入「習時代」後,中共真的試圖將鄧小平的痕跡從改革開放中「隱去」嗎?又該如何認知今天外界所謂「去鄧化」的爭論?

今年12月在全國各地展出的油畫中,習近平與民眾在一起,背景遠處則是一尊鄧小平的銅像。(多維新聞)

外界猜測「去鄧化」的依據

在外界的猜測中,中共正在「去鄧化」的理由有三。其一,今年12月,一幅習近平參觀鄧小平紀念碑的大型油畫在中國各地博物館巡展。畫面上,習近平站在前方正中心,鄧小平的雕像則在遠處融入金色的夕陽之中。由此一些海外觀察人士稱,一場旨在提升習近平黨史地位的行動,相當程度上要以鄧的地位為代價,這幅畫就是該行動的最新表現,而這場政治宣傳轉型對中國的政治和決策可能產生深遠影響。

其二,官方於本周二(13日)舉辦「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主管意識形態的王滬寧在講話中用大篇幅稱讚了習近平時代的改革開放成就,卻未提及鄧小平。此外,在2018年中共高層關於改革開放的歷次講話中,亦鮮少提及鄧小平的名字,這與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時期有鮮明對比。

其三,近日一則據稱是今年9月鄧小平之子鄧朴方在中國殘聯的講話於網絡上熱傳,講話中鄧朴方稱「我們一定要有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自己的份量,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堅持立足國情,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謀劃一切工作。」在一些觀察人士的解讀中,被認為是對於今天中共高層試圖「去鄧化」的不滿。

北京希望更加強調中共中央在改革開放中的作用。(資料圖片)

強調中共中央對改革開放作用

或許中國人需要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中國的政治中,「鄧小平」對於中共的意義,的確有可能將愈來愈小。這並非中共要完全拋棄「鄧小平」,只是想淡化個人標籤,北京希望更加強調「中共中央」在改革開放中的作用,這是中共「集體領導制」原則所要求的。

外界判斷「去鄧化」的理由是,習近平的前任江澤民和胡錦濤的地位和政治合法性都來自鄧小平,但習近平是在鄧小平去世後才成為著名人物,並且是第一位並非由鄧小平提拔為黨內高層的領導人。

但即使認為「習近平正在弱化鄧小平影響」的《紐約時報》亦不得不承認,習近平並未試圖完全抹殺鄧小平。例如,他10月前往中國南方視察時,刻意回應了鄧小平1992年著名的南巡之旅。

中國的改革開放無法「去鄧化」

在北京觀察人士眼中,今天就強調「去鄧化」,為時過早。第一,外界認為中共「去鄧」的種種依據,更多是捕風捉影,缺乏太過關鍵的實際證據,這是傳統西方觀察人士對於中國政治的舊有觀念。但是這種「捕風捉影」更像一種賭博,也許有過「押對」的情況,不過仍然只是「賭」或「猜」,而非分析與推論。

11月13日,習近平、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新華社)

其次,如果只是將習近平會否在講話中談及鄧小平與改革開放作為指標,今年中國還將舉行最為重要的大型紀念會議,有理由相信屆時習近平仍然會在談話中提及鄧小平。

第三,習近平和他領導的中共第5代在政治上有十分清醒的認識,即中國的改革開放不能、亦不會完全與鄧小平的名字割裂。正如同新中國的成立亦無法與毛澤東割裂,即使他掀起了10年文革,將中國推向崩潰的邊緣,但鄧小平亦未聽從黨內某些意見,將中共「去毛化」。

中共或將弱化改革的個人因素

同樣,如今無論出於政治考慮,抑或中國民間意願,習近平都不會將改革開放徹底「去鄧化」。不過,當鄧小平影響中國的那個「後30年」逐漸逝去的時候,是否應該在宣傳中,弱化改革年代「鄧」的個人因素,開始重視中共作為一個執政黨的形象和角色,或許是一種可能性的變化。

中共或將弱化改革的個人因素,但不會徹底地「去鄧化」。(視覺中國)

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從「去毛化」到「去鄧化」,被虛無主義和民族主義糾纏的中國,一再在毛鄧、左右的話題上困擾不堪。「去毛化」或「去鄧化」,根本上代表了中國民間抑或海外的某種擔憂或者期望。對於中共而言,毛澤東和鄧小平,以及他們所代表的特質,都是中共這個政黨在即將走往其100周年歷程時揮之不去的基因。所以,無論是「去毛化」或「去鄧化」,都是一個偽命題,更不會是中共心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