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大馬學者:取消基建項目因馬哈蒂爾更重引入技術
中國推行「一帶一路」倡議至今5年,隨著中國海外投資項目出現各種問題,以及中國與各國關係變化,國際輿論逐漸開始給一帶一路貼上「稱霸」、「新殖民主義」等標籤。
最近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訪華,當場宣布獲得中方諒解,取消數以百億計美元中馬合作項目,更被外界解讀為「一帶一路」受挫。《多維新聞》就此訪問馬來西亞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國際事務高級顧問胡逸山,他認為此番轉向,與馬哈蒂爾第一個首相任期的經驗見解有關。
胡逸山表示,馬哈蒂爾在1970年代擔任馬來西亞的貿易及工業部長,其時已促進對華經貿交往。至其於1980年代首度出任大馬首相,時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他亦以「南南合作」為方針,鼓勵崛起的發展中國家應攜手合作,如大馬商界鉅子郭鶴年即響應號召,投資大陸生意。
不過對於近年「要致富,先造路」發展模式,胡逸山認為馬哈蒂爾會不以為然。在其第一個首相任期,馬哈蒂爾屬意的發展方式是引進歐美日投資,設廠製造就業機會,或是設立區域營運總部,達到科技技術轉移。
上台後發現國債相當高
按此思路,執政者判斷即使馬來西亞興建公路、鐵路、港口等設施,也不一定會有人去投資建工廠。就「一帶一路」倡議,馬哈蒂爾會認為興建昆明到新加坡的鐵路(泛亞鐵路),主要目的是運貨,所以對於其他中國在大馬項目,如東海岸鐵路和油氣管道,覺得沒必要,那不是他所熟悉的投資模式。
胡逸山更直言:「馬哈蒂爾上台後發現國債相當高,也覺得負擔不起。雖然這不是很光彩的一件事,不過可看到他很大方地說出『我們負擔不起』。另一方面,當然他認為有前朝貪污腐敗的因素在裡面,認為前朝在裡面有些不法的勾當而不滿。」
希望日本能重啟投資關係
相比之下,由1970年代至1990年代,按馬哈蒂爾所定方針,日本投資大力促進大馬工業化,馬國亦由農業國家晉身為工業化國家。正因有此淵源,胡逸山認為他再次上台後,當然希望日本能重啟投資關係。目前主要方式為從日本借取貸款,因為日本貸款利息低於1%,而中國的是6%。
至於南海問題,胡逸山判斷:「對於南海方面,馬哈蒂爾所秉持的態度,就跟當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一樣,擱置爭議,共同開放。他不喜歡看到常有船艦的碰撞等事情發生,希望大家要低調處理這些事情。不過以馬哈蒂爾的性格,假如對方要高調,他也會不客氣地高調,這就是馬哈蒂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