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千禧一代「活在當下」熱衷刷卡消費 引發債務擔憂

撰文:楊青之
出版:更新:

英國《金融時報》8月5日援引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ICC)投行的數據報道,中國年輕人開始靠貸款生活。居民未償消費貸款總額在2018年增加了40%。主要債務額是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欠下的。
報道指出,中國千禧一代(Millennials)信奉需要「活在當下」的消費觀念使他們積累起無力償還的龐大債務。

報道指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記者,「這也是中國科技金融發展進步的表現,發展中國家居民的金融意識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在這種情況下,信貸機構急於出手相助。然而,由於年輕人目前基本上還不怎麼具有金融經驗,因此常有大學生因無力償還債務而企圖自殺的報道。

從另一方面來說,中國政府早就試圖使內需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因此,千禧一代似乎應該成為正在形成的消費社會的主力軍。但問題在於,這種消費增長依靠的卻是信貸負擔。

中國千禧一代信奉需要「活在當下」的消費觀,熱衷刷卡。

按照中國西南財經大學的資料,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家庭債務總額佔GDP的比重是40%(歐盟為60%,美國為80%)。有理由推測,考慮到中國政府宣布集體去杠杆(占GDP的170%)運動,信貸組織開始更願意提供消費貸,那麼中國的家庭債務仍將快速增長。

按照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報告,如果家庭債務總額占GDP的比重高於60%,那麼消費將大幅縮減。經濟學家擔心,這樣的家庭債務激增將對長期消費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因為從長遠角度講,消費者會將越來越多的收入用於償還欠款。而借貸人大規模違約將對放貸方產生巨大壓力,這其中隱藏著可能誘發經濟危機的潛在風險。

專家們指出,不仔細評估貸款風險的借貸行為不僅可能導致借債人的悲劇性後果,也可能導致中國整個金融系統的悲劇性後果。在美國,徵信系統在幾十年前問世,大多居民擁有信貸歷史。即便如此,所累積起來的大量次級貸款仍然導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爆發。

中國只有3.2億人擁有信貸歷史,其他人都是非傳統信貸機構的潛在客戶。這些信貸機構如何開展風險評估,當大量借債人的債務償還期限到來時將發生什麼事情,目前仍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