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造假】不折不扣的「人禍」 企業操守才是癥結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醫護人員為幼兒打疫苗。(視覺中國)

長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之所以一石擊起千重浪,究其原因除了事關兒童健康福祉,最令人震驚的是經傳媒挖出往日舊聞後,公眾才知悉「行賄受賄」有可能已成為行業「常態」。例如內媒「搜狐財經」引用法律文書統計,發現事件主角長生生物的名字歷年出現在最少20宗貪污賄賂案件上,最遠可追溯至2002年,最近則為去年底捲入五宗行賄受賄案件。

藥企銷售費遠高於研發費

去年11月底,藥物代理商廣東立暉旗下一名推銷員被判行賄罪成,案情指該名推銷員向湛江市婦幼保健院護士長提供合共10.6萬元(人民幣.下同)回佣,換取對方以公款購入長生生物所製水痘、流感、華北乙肝等疫苗產品。差不多同一時間,湛江市轄下醫院兩名負責人因收受疫苗供應商回佣共12.32萬元,被判受賄罪成,行賄的推銷員正是兜售長生生物所製水痘疫苗。

這類案件的矛頭往往指向經銷商或推銷員,長生生物多年來毫髮無損,內地媒體只能從些許蛛絲馬跡推敲其中關係。《疫苗之王》一文指出,長生生物2017年銷售費用為5.83億元,推銷員為25人,每人所得銷售費用高達2,330萬元,是同行康泰生物的4倍,成大生物的47倍。搜狐財經進而從年報查知,所謂銷售費用佔長生生物的總成本60.27%之多,其中4.42億元為「推廣服務費」,用於支付推廣服務公司。

長春長生公司廠區。(視覺中國)

研發投入低,推廣費用高,這現象不單止在長生生物一家醫藥企業上出現。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內地290家醫療保健類上市公司去年投入共1,772億元銷售費用,但研發費用僅為319億元,不足銷售費用的五分之一。相比之下,去年瑞士羅氏製藥研發費用達115億美元,折合約780億元,換言之,290家內地醫藥企業加起來的總研發費用,還不及羅氏製藥的一半。

地方政府與藥企間關係曖昧

內地藥企一則銷售費用用途可疑,二則有不務研發正業之嫌,除了各種推敲和臆測,內媒偶然亦會抓到藥企違規犯法的證據。《南方都市報》7月22日報道,根據北京法院所公布資料,民海生物法定代表人杜偉民在2010年到2014年期間,以47萬元賄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議中心副主任尹紅章,以助其短時間內獲得三款疫苗產品的生產許可。

儘管受賄官員落馬被定罪,案中行賄者杜偉民卻未被司法追究,繼續活躍於醫藥業界,難免令人懷疑民海生物是否有「靠山」撐腰。更令人驚訝的是,杜偉民亦為康泰生物董事長,該公司曾在2013年12月爆出醜聞,多名新生嬰兒接種其所製乙肝疫苗後死亡,最終官方在一度下令停產後認同康泰解說,指事件屬「偶合性死亡」,並歸還生產證書。

回到今次長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百白破」效力問題早於去年公布,吉林省作為該公司總部所在地,卻未見有所行動,直到今年7月21日輿論上的批評開始爆發,該省省委才於23日宣布展開調查,被外界炮轟後知後覺。由此可知,地方政府站在醫藥企業並非個別現象,背後原因可以從鴻茅藥業和內蒙古涼城縣政府的財務關係看出端倪。

運送疫苗的車輛。(視覺中國)

連番隱瞞真相 加深民間怒火

鴻茅藥酒以治療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栓、前列腺增生等症狀作招徠,實際效用卻備受各方懷疑,多地藥監部門亦屢次公布服用產品後不適案例,然而,該公司至今屹立不倒。《人民日報(海外版)》公眾號「俠客島」今年初即撰文指,鴻茅藥業位處涼城縣,截至2016年,五年來上繳稅收1.6億多元,縣政府亦「投桃報李」,多次在醜聞中為鴻茅保駕護航,該公司遂得以度過風波。

或許正因政商利益關係千絲萬縷,加上官僚慣性盡可能「息事寧人」,以免鬧大事情,對於疫苗造假引起的民憤,官媒和地方政府的回應均強差人意。《疫苗之王》一文於21日推出後,當局的即時反應竟是全力封殺,務求將造假消息消滅於萌芽,不料此舉完全錯判民間怒火之盛,不但禁之不絕,還因此火上加油,令自身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直到23日,《人民日報》才於內頁第三版報道,而國家藥監局負責人已責令長生生物停產,並就疫苗造假一事立案調查。同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外訪期間就此發出批示,強調要一查到底和嚴肅問責,相關報道才於24日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頁首顯眼處。官媒版面微妙變化,其實反映官方應對突發輿情的「常態」:先是封殺,封殺不成才避重就輕,連避重就輕也行不通,才被迫表態認真處理。

安徽黃山,工作人員封存長春長生疫苗。(視覺中國)

去年「百白破疫苗」問題曝光,山東省卻採取「低調」態度,未作任何公布。直到近日事件愈演愈烈,造假事件重見天日,山東疾控中心才透露,之前合共有252,600支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流入省內,並聲稱早在去年11月已查明批次流向,即時停止接種,至於215,184名已接受注射的兒童,當局未發現異常反應機率增高。山東煙台市則通報,將為涉事兒童補種疫苗,更指此前不合格批次的問題效力低,保護率相對低一些,對孩子身體沒有安全危害。

然而,至今為止,涉事疫苗究竟如何造假,具體可能造成何種危害,官方依然沒有詳說,僅能依靠部分醫生或醫藥業界人士,憑藉經驗猜測問題所在。即使主事機關扭盡六壬說服公眾毋須恐慌,當局多番隱瞞真相已加深了民間憤怒和恐懼,堵嘴維穩政策已嚴重損害官方信譽。無怪乎大批中國網民近日乾脆改到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官方微博留言宣洩不滿,有網民更直言:「整個中國只有這裏能說話了。」

多個涉三鹿奶粉事件官員「復出」

是次疫苗事件最可怕之處並不是內藏多少「黑幕」,而是同類事件已三番四次發生,當局卻始終未能防微杜漸,致令相同現象不斷重演。2007年,山西發生兒童注射疫苗中毒致死事件,事隔三年後才由內地《中國經濟時報》刊出報道,省衞生廳當時直指內容不實,省信訪局更威脅涉事家長「別搞小動作」。2016年,山東省偵破一宗轉售過期或失效疫苗案件,涉案犯罪集團已運行六年,銷路遍及18個省市,共九家醫藥批發企業牽涉其中。

按官方通報,上述疫苗造假事件未有提及幹部瀆職,但以其規範之大和影響之廣,若說沒有官員從中配合,恐怕難以令人信服。近兩年,藥監系統上至正處級藥監局局長,下至主任、科長、科員,均有貪腐事例,據內地《醫學界》雜誌不完全統計,單在2016年,就有超過41名藥監官員落馬, 2017年至今,醫療界落馬的醫院院長和衞生官員更合計超過四百多名。

地方政府消極不作為,官媒閉眼噤聲,固然加劇疫苗亂象,但藥監系統腐敗根深柢固,無疑亦助長歪風。2007年,前藥監系統負責人鄭筱萸因受賄罪成,被處以死刑,11年過後,貪腐情形依然未見紓緩,與當局一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心態不無關係,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後續處理即為一例。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失職的時任國家藥監局食品安全協調司司長孫咸澤於2009年被記過,但並未被撤職,至2014年更升任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兼任藥品安全總監,今年2月退休。涉事地方官員亦不乏「重新起用」的例子,如時任石家莊市委書記吳顯國於2008年遭免職,至2013年「復出」擔任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並在2015年至今擔任河北省政府黨組成員。

回顧近年內地狀況,便會發現疫苗問題曾多次曝光,當局亦曾多次強調要整頓改革,但均未能真正解決問題。本次長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已嚴重打擊當局威信,同時也打擊國人對國貨的信任。

歸根究柢,疫苗亂象對下牽涉地方政商關係,對上呈現藥監系統的腐敗,因此,當局亟須盡快改善監管及訊息公開機制,同時更嚴厲處罰貪腐官員,以澄清吏治。長遠而言,則要拆解盤根錯節的官商利益網,方能有效正本清源。

疫苗事件最可怕的地方,是同類事件已三番四次發生,當局所言的嚴加防範,通通都淪為空話。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7月30日出版的第122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