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評問題疫苗事件:相關官員應挺身而出 避免令人覺得維穩當先
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長生生物因生產記錄造假,被責令停止生產狂犬病(即「瘋狗症」)疫苗;4日後的7月19日,長生生物又公布,收到《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決定書》,提及其生產的25.3萬枝「百白破疫苗」檢驗結果不合格。累計被罰款344萬元。
事件引起內地輿論廣泛關注。官媒《環球時報》今就此刊登社評,稱事件觸發人們困惑和不安,顯示國家在食藥安全相關治理並未達到令人放心的水平,相關官員應立即站出來表明政府態度,顯示高度責任心和擔當精神,安撫輿論。
《環時》文章指,食藥安全這幾年屢出事端,雖然國家針對這些領域的治理下了很大功夫,一批違法生產銷售者遭到嚴懲,相關法規的製定和執行越來越嚴格。但最新事件告訴人們,相關治理並未達到令人放心的水平。
文章續指,國家藥監部門應立即就問題回應公眾的關切,不能等著把事情調查清楚再對公眾交代。「相關官員應立即站出來,安撫輿論,表明政府的態度,建立公眾對政府一定會嚴查事件、保障公眾用藥安全的信心。」這不是政府官員謹慎行事、嚴防給自己招來本可不必承擔的責任的時候。處在藥監一線的官員需要挺身而出,「讓人們看到政府機構對人民群眾疫苗安全的高度責任心和擔當精神,確信在各種消息滿天飛的時候,政府在堅決採取行動,為保護公眾的安全竭盡全力。」
文章強調,相關機構如何緊急應對,會影響人們對政府徹底解決問題決心程度的認識。政府方面要在疫苗問題上完全「急公眾之所急,行公眾之所盼」,避免事情一來,讓人看到的是有的部門「維穩當先」。
內媒:重建民進眾對疫苗的信任刻不容緩
《澎湃新聞》則評論認為,疫苗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讓民眾對國產疫苗的信心降到冰點,要重建民進眾對疫苗的信任、信賴和信心,刻不容緩。只有在疫苗的科學認知、疫苗的監管、對涉事企業和責任人的懲處和國家制度方面建立嚴格細緻的規章法律,並依法依規執行以產生強大的效果,才能慢慢恢復公眾對國產疫苗的信心。
《澎湃新聞》另一篇評論亦指,跨地區、跨部門的合作是必需的,但內部協調應該越快越好,盡快形成一個權威的、統一的與公眾對話的「窗口」。「要讓公眾感受到輿情是有入口的,內情也是有出口的,這樣才能避免輿情失控,公眾陷入『疑者恆疑』的怪圈。」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聶輝華則刊文指,事件有太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食品藥品監管體係是否應該進行徹底改革」、「如何讓老百姓恢復對國貨的信心」、「重審批、輕監管的管理模式何時能夠改變等」。聶輝華更直言,一家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多次在人命關天的疫苗質量上出問題,屢錯屢犯,「完全踐踏了人類文明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