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內三場峰會 世界格局再洗牌

撰文:多維新聞
出版:更新:

在上周二(6月12日)美朝領導人歷史性會晤在新加坡舉行之前,上合峰會於6月9日至10日在中國召開擴容之後的首次會議,七國集團(G7)峰會亦於6月8日至9日在加拿大召開。短短四天之內,三場國際性峰會緊鑼密鼓召開,峰會之後,世界格局正在面臨一場重新洗牌。最近舉行的這三場國際性峰會,可說完整而準確地反映了當前的世界結構:不僅詮釋了西方發達國家內部的分歧,也詮釋了中俄印等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同時也詮釋了中美之間的激烈鬥法和角逐。本質上,它是在二戰國際格局基礎上,圍繞中美兩國作深度調整。撰文:鄭真

撕裂的G7和壯大的上合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G7首腦峰會後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張七人會晤的照片,美國總統特朗普坐在一張狹長桌子的一邊,桌子另一端站着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文翠珊等,正在爭辯他們的立場,特朗普臉部表情平靜,身體後靠展露自信,雙手交叉在胸前,看着其他領袖,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站在桌子旁。這張照片發布後迅速引發熱議,有人更形容:這不就是《倚天屠龍記》中的「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嗎?

德國總理默克爾辦公室發放的G7峰會相片,迅速引起網民熱議。(資料圖片)

領導人峰會原本是大佬們解決分歧、達成共識的機會,不過G7領導人的會晤似乎並沒有這麼輕鬆。原本三天的會晤,特朗普卻提前一天離場,並指示美方代表不要在聯合公報上簽字。默克爾表示失望,稱歐盟準備對美國鋼鋁稅提出反制措施。作為對美國的報復手段,歐盟將在7月對價值為33億的美國進口產品加收關稅,加拿大已對價值為128億的美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

如今,G7峰會已不再向世界傳達共同的資訊,盟友間的裂痕成為了該組織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德國《世界報》(Die Welt)評論說,從今以後,美國再也不是西方的領導國家。西班牙《先鋒報》稱G7模式已宣布死亡,取代它的將會是「G6+美國」的新型模式。曾經作為自由世界領袖的華盛頓,正在主導一場破壞這個格局的運動,當美國在收縮與孤立主義的道路上愈走愈遠,西方世界的分裂就不可避免。

與西方一副苦大仇深形成對比的是,東方的上合氛圍和睦融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23日會見上合組織外長時,稱上合組織成員國樹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典範。吉爾吉斯總統熱恩別科夫(Sooronbay Jeenbekov)稱上合已成為各個國家和民族間相互尊重、信任的典範。俄羅斯總統普京則認為,上合除了解決邊境問題,「我們攜手可以取得更廣泛、更大的成就。」此次上合青島峰會期間,各方簽署近20份重要文件,這些文檔幾乎涉及到有關地區及國際問題落實議程的所有方面。

G7的實力在下降,20世紀80年代中期,G7佔據了全球GDP總量70%以上,風頭一時無兩,可是到2008年,已經下降到50%。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的資料顯示,G7佔據全球GDP的分量已經不足一半。

此次上合青島峰會期間,各方簽署近20份重要文件,這些文檔幾乎涉及到有關地區及國際問題落實議程的所有方面。(路透社)

上合成員國總面積已經超過歐亞大陸的60%,總人口佔世界近一半,GDP總量佔全球20%以上。人們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來形容局勢的變化,1997年,G8集團成立,2001年上合成立,兩個集團都還未到30歲,卻有不同發展。其背後意義,在於數百年以來東西方格局正在逐漸改變,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已向東方偏移。

特金會背後的中美博弈

緊接上合、G7峰會而至的是「特金會」,表面上看是朝鮮和美國在談,但背後隱藏着一個主角——中國,而真正的玩家主要是中美兩國。如果說上合、G7是中美分別引領的國際合作模式的較量。那麼特金會則是中美在亞太地區事務上的直接交鋒。

在會晤結束後的記者會上,特朗普提到談判期間暫停美韓軍演,希望將來某個時間把目前駐紮在韓國的32,000美軍撤出。這些恰恰是中國提出的「美國停止軍演,朝鮮停止核子試驗」的「雙暫停」半島問題解決路線圖。

特金會帶來新風險,有聲音質疑其意義難與尼克遜訪華相提並論,實質意義有限。可是,不能忽視的是特金會廣受讚揚,其得到的讚譽鼓勵多於質疑。除了個別媒體仍在糾結人權問題,沒有誰會怪罪特朗普未能守住西方的道德高地。幾天前還飽受盟友們攻擊的特朗普,做了一件大多數人認可的事。

「特金會」在新加坡上演,美國總統特朗普及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後亦簽署聯合聲明,表示雙方將合作在朝鮮半島建立長久穩定的和平機制。(視覺中國)

冷戰最後堅冰融化

終結朝鮮半島的不正常狀態成為各方共識,已經很能說明問題所在。特朗普在無核化、軍演、撤軍問題上的妥協,不是簡簡單單、隨隨便便說說,這事關日韓的根本戰略安全。他們能接受特朗普不經過他們同意而作出承諾,足以說明這些問題在當下看來已經變得沒有那麼急切。隨着朝鮮半島這塊最後的冷戰堅冰融化,亞洲的格局開始質變。

二戰之後,美蘇在全球對峙的態勢延續到亞洲。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彼時陣線清晰明瞭,大國急於搶佔地盤,小國不得不站隊。

冷戰結束後,中國替代蘇聯成為美國圍堵的對象。在中國西邊,北約繼續東擴,使中亞成為西方抵抗中國的前沿陣地,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拉開地區動盪序幕;在中國東北,美國繼續武裝盟友日韓,在美朝軍事對峙下,朝核危機爆發;圍繞中國東部南部方向的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美國皆有重兵部署。30年前沒有誰會懷疑美國超級霸權的地位,20年前沒有誰會質疑受恐怖主義挑戰的美國會掌控不了局勢,但過去數十年的點滴變化,正慢慢改變整個格局。

中國牽頭組織的上合在17年前開始,防禦以美歐為代表、從西方往亞洲方向對中國施加的戰略壓力。上合擴容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並將阿富汗、蒙古、白羅斯、伊朗列為觀察員國,從世界地圖上看,亞洲的中部、西部、南部正在形成穩固的戰略聯合體。同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為這個以安全、反恐為主的組織,注入經濟基礎和活力。

十年前,即便新興國家已經崛起,但要說能與美國平起平坐,就連中國自己也不相信。現在上合有效穩定了中亞、西亞、南亞的地區局勢,南海局勢縱然受到美國影響,但中國亦通過建設島礁破勢崛起。

當中美在亞洲開始勢均力敵,中國對美國的朋友們逐步形成了壓倒性的政治優勢時,這些地區國家開始考慮如何在中美之間謀利,而不是單方面站隊。二戰後的亞洲安全格局不再是美國指哪裏打哪裏,不再是美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亞洲在中國的佈局和主導下,格局已率先發生了變化,這是中東不曾有,也是美洲、歐洲都不曾有的。當歐洲仍未放棄在貿易戰問題上聯合美國對抗中國,當中東的沙特、以色列等國家緊追美國,而美國可以在伊核問題上隨時變卦、並隨時轟炸敘利亞時,中國在亞洲鑄造的防衛藩籬愈發突顯。

伴隨着中國在2016年南海仲裁案之後穩定了東南亞南海局勢,特金會讓東北亞這塊冷戰最後的堅冰融化,完成了二戰後亞洲格局發生根本變化的最後一步。

曾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北京2008》。(網絡圖片)

日本離開牌桌台灣徹底出局

加拿大華裔畫家劉溢的著名油畫《北京2008》,畫的是四個女人打麻將,其實隱藏着很深的含義,人們經常用它來形容亞太格局:中國碰了「東風」,一方面借了東風再崛起,形勢好像不錯,但又不知道其他人的牌如何,而她又在牌桌下做着小動作;油畫右邊的俄羅斯一邊腳勾搭着美國,一邊又在給中國遞牌,兩國可以說是在暗中互相交換利益。

另一方面,日本人一本正經地看着自己那副牌,全然不知道別人在做什麼動作,只顧着打自己的牌。美國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看着油畫最右面,表情很耐人尋味,一方面是想從台灣的表情中讀懂些什麼,一方面眼神又在給台灣做暗示。而台灣這個在遊戲中沒有地位的女孩身穿紅肚兜,一手拿着水果,一手拿着水果刀,表情陰鬱而憤恨的看着中國,但沒辦法,她沒法入局,無論最終誰勝利,她都只能幫別人切水果。

經過數十年的變遷,現在,亞太乃至世界的格局已經變了。

美國當年的衣着最整齊,實力也最強大。今天美國被盟友集體圍攻的處境,用默克爾放出的照片來形容再恰當不過。美國已不是十幾年前那個後院穩定,可以放肆在亞太進出的美國。當年兩邊下注的俄羅斯,亦已從對美國抱有期待,變成與中國全方位合作。中國也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上衣未穿、面臨巨大壓力、不斷做小動作的人,而是既有底褲又有上衣的角色。亞太格局中,當年陪打的日本已經出局。台灣當年是切水果的角色,如今連水果都沒得切了。

現在,新上桌的是印度。這從美國將亞太戰略重整為印太戰略就可以看出。在亞太格局中,真正的大玩家是中美俄印,日本從玩家之一被踢出局,變成了端茶倒水的角色。

如果放眼全球,真正有資格坐到牌桌前的四方是中美俄歐,日本頂多算是站在美國旁邊服務的婢女,而印度則是在一旁看牌兼隨時準備上場的替補。

上文節錄自第116期《香港01》周報(2018年6月19日)《四天內三場峰會 世界格局再洗牌》。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