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觀察】內媒稱聯合聲明互利共贏 戰事已告一段落?

撰文:鄭子健
出版:更新:

中美兩國經貿磋商代表團5月19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同意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常獲官媒轉載的內地微信公眾號「牛彈琴」亦就此發表分析文章:「可以確定,中美貿易戰,停火!止戰!不打了!」該公眾號繼而就中美聯合聲明內容作樂觀解讀。聯合聲明開宗明義允諾削減美國對華逆差:「雙方同意,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品質經濟發展,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這也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

中國商務部早前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反傾銷反補貼(「雙反」)立案調查。(視覺中國)

一如《環球時報》之類官媒,牛彈琴強調「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為兩國互利共贏之舉,其理由為「中美兩國經濟有很大互補性」,中國可從中滿足國內消費需求,更可促進國內市場競爭。

其次,聯合聲明稱:「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牛彈琴亦認為是「雙贏結果」:

美國農產品價廉物美,牛肉、大豆等產品的性價比,在全球都是領先的,而且具有穩定供應能力。對一個吃貨民族來說,增加些美國農產品進口,有利於食品結構的優化,其實還有利於改善保護耕地。

至於美國對華能源出口,受惠於近年開發頁岩氣,美國變身成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國之一,汽油價遠遠低於中國,增加美製能源產品有助中國解決「氣荒」問題及確保能源的多元化供應。不過上述舉措內容尚未敲定細節,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

中興通訊因違反與美國的和解協議,被重罰7年內不得出口美國製零件。(路透社)

綱領不離習近平4月博鰲講話

實則中美經貿矛盾只可說暫時「休戰」,首先聯合聲明已表明:「雙方同意繼續就此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各自關注的經貿問題。」況且所謂共識亦僅限增加美製產品進口,具體行業亦暫止於能源及農業兩大產業,故此聯合聲明強調整體經貿格局仍有待詳議:「雙方就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上述領域的貿易達成共識。」

與此同時,聯合聲明列出一系列「綱領式內容」,大多已見於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博鰲論壇講話,例如聯合聲明表示:「雙方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中方將推進包括《專利法》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工作。」此前習近平已就華府指控中國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宣布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

未明言「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

聯合聲明列明:「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將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其實習近平亦已在博鰲宣布「開放汽車及飛機行業」及「對外資開放金融服務業」,放寬外資在華持股比限制。

由此可見,此輪中美貿易談判內容頗似「舊瓶新酒」,所謂共識亦尚屬初步而已,細節有待磋商推敲,甚至聯合聲明出爐前廣為外界注目的議題亦未被提及。習近平在博鰲呼籲「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聯合聲明並未明確標示。另外,中興通訊因違反美國對伊朗禁運規定,遭美方制裁而陷於休克狀態,此事亦未如早先傳言般在此輪中美談判得以解決。

中美貿易戰。(視覺中國)

核心技術研發成最大隱患

儘管如此,牛彈琴及一眾官媒已指中美貿易戰經已「輕舟已過萬重山」,現已作「賽後檢討」:

世界在變化,美國執政風格確實在發生劇烈變化。這一點,相信不僅僅是中國一個國家的感受,日本、德國、法國感受更加強烈,甚至可能更加頭疼。但這就是現實,中國其實也在以變應變。
在農業和能源等問題上,我們當然要進口性價比高的產品。但我們也要捫心自問,為什麼同樣的農產品,為什麼美國貨運到中國了,還是比中國要便宜?還有,讓美國能源供應華麗轉身的「頁岩氣革命」,中國什麼時候能迎頭趕上?

當然,最為關鍵還是核心技術,內地電訊龍頭中興一擊即倒便為鮮明例子,習近平最近亦赴武漢視察科創企業,呼籲科研人才盡快研發國產晶片:「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而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