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區塊鏈技術監控假釋人士 廣州禪城區率先推行 引侵犯私隱爭議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內地官方日前宣布將嘗試利用區塊鏈平台,監察仍在限制活動的假釋人士在社會上的行蹤,目前會首先在廣州禪城區推行。
禪城區官方上周五(11日)宣布,全國首個「區塊鏈+社區矯正」互聯共享平台已正式落地該區,實現假釋人士從「不能跑、不敢跑」向「不想跑、不願跑」的轉變。目前,該項目一期原型設計和開發已完成,二期信用評價體系的開發將在今年底完成。
據官方介紹,系統可透過假釋人士的電子手環,監控其日常行蹤,一旦假釋人士不按規定擅自離開指定區域,便觸發報警。而假釋人士的日常行蹤資料在平台上都會保密,不可篡改。據禪城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區司法局局長梁梓熙指:「比如社矯人員(假釋人士)衝紅燈,或者做好人好事,監管部門都會通過平台掌握到」,而「社矯鏈」平台會根據這些資料對假釋人士的信用作出評價。
而在解除假釋時,「痛改前非」的假釋人士將會獲得政府部門頒發的「證書」,以提高其信用。反之,信用值低的假釋人士在未來出行、入戶、信貸、就業、出國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而這些信用數據亦將伴其一生,官方認為「這樣便能促進社矯人員重新改過」。
然而,有聲音質疑當局此舉有過於干預、甚至侵犯假釋人士私生活的傾向,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鄭挺穎認為,最初區塊鏈監視平台的應用會以自願為原則,佩戴電子手環需要得到當事人的同意。他指出:「這些假釋人士的隱私權應該是與普通公民有所區別。在法律層面上,我想這些權利邊界需要法學家與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通過進一步交流探討來予以明晰化。」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