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莫會.新聞背後】中印恩怨情仇70年 邊界及西藏問題最棘手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1947年印度贏得獨立並於1950年成立共和國,中國於1949年建立人民共和國,兩國之後於1950年建交,印度成為第一個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非社會主義國家。兩國近70年交往史中有相互理解支持一面,亦有戰爭和爭吵,可謂愛恨交織,而領土爭端、西藏問題又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爭議話題。

1954年,毛澤東會見訪華的印度總理尼赫魯。(資料圖片)

50年代初期可謂兩國關係蜜月期,1954年亞非國家的萬隆會議,正是在印度總理尼赫魯的堅持下,中國得以參加,兩國還共同創立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6月周恩來訪問印度,4個月後,尼赫魯總理訪問中國,成為中共建政後第一個訪華的外國政府首腦。

然而,好景不長,1959年3月,西藏動亂,達賴喇嘛出逃印度,並於次年在印度成立流亡政府。此後兩國敵對情緒加深,領土衝突也隨之再起。

印度方面一直要求中國承認印度已經佔領的東段,即麥克馬洪線與中印傳統線之間的9萬平方公里土地,並且主張對對西部3.5萬平方公里的阿克賽欽地區主權。然而, 雖然英國主持的1914年西姆拉會議劃定麥克馬洪線,但中國歷屆政府都不承認此次協議;而西段的邊界也從未得到過歷屆中國政府承認,中印關係惡化後,印度開始推行前進政策,印軍向中國境內逐步推進。最終,1962年10月至11月兩國爆發邊界戰爭,以印軍慘敗告終。

1962年中印衝突,解放軍擊敗了印軍。(資料圖片)

此後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主動與中國加強友好關係,1963年中巴劃定涉及克什米爾部分地區的中巴邊界。這對中印的交惡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之後,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中國政府也長期不給予承認。

1969年至1970年,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表示要與中國會談尋求解決爭端,改善關係。1976年兩國互派大使,恢復了正常的外交關係。1981至1987年,中印進行了八輪邊界問題會談,但1987年,印度把其已經佔領的東段升格為阿魯納恰爾邦,中國對此強烈抗議,兩國關係又轉惡化。

不過,兩國關係最終還是得到緩和。1988年12月,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訪問中國,受到鄧小平接見。此後,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在對中國進行里程碑式的訪問,中國正式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同時兩國開始著手解決邊界爭端。之後兩國經貿往來迅速發展,2014年貿易額突破100億美元。

2014年,習近平訪問印度。(資料圖片)

2014年,莫迪當選印度總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於當年9月訪問了印度,之後,莫迪也於2015年首次訪華。

然而,2017年5月,印度拒絕參加於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之後,中印軍隊在洞朗地區發生緊張對峙,兩國關係又跌入谷底。

但是,中印同為發展中國家,經貿往來發展迅速,同時兩國都有自己的戰略需求,需要建立穩定關係,而在面對美國的貿易戰時,中印也同處「同病相憐」的狀態,近期中印關係緩和,莫迪政府還刻意和達賴喇嘛及流亡藏人保持距離,以免刺激中國。此次「習莫會」相信是一次建構和深化兩國互信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