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周年】雄安人的心路歷程:自豪與迷茫並存
一年前,中央一聲令下,地處河北的雄縣、安新和容城,成為以「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作定位的雄安新區;原本平平無奇的北方小縣,突然就變成海內外關注的焦點。
一年過去,新區起了什麼變化?新區人又有什麼感覺?《香港01》記者趁雄安新區成立一周年之際,帶著好奇心,走入雄縣、安新縣與容城的村落、鄉鎮與縣城,了解民眾這一年的心路歷程,對未來的憧憬。
「不知道」、「走一步算一步」、「等政策下來以後再說」,這些對前景不明朗的說話,記者從不止一名受訪者口中聽到。但他們普遍不是對前景悲觀,而是不知道將來會怎麼樣,覺得無所適從。
羽絨店老闆:走一步算一步吧
在容城經營羽絨店的紀先生被記者問及將來是否搬遷時表示,「現在老百姓就那麼等嘛,等那個政策下來,下來以後再說吧」。紀先生的商店其實是自家改建的,對於雄安的未來發展,他指當地將來都會轉變成服務型或者高科技行業,羽絨這個行業將來肯定要被取締。未來要怎麼辦?他輕輕回答了一句:「到時再看唄,走一步算一步吧。」
記者了解到,雄安新區的具體規劃仍未出台,當局也沒有公布安頓雄安三縣居民的方案,他們對將來感到迷茫自是必然。在當地經營仿羽絨服工廠的張先生有跟紀先生有相似的看法,「肯定有顧慮,搬到哪?我這邊的工人是不是能跟著走,我搬到外面能不能再找到工人」張先生說。被記者問及官方有否安排時,他表示沒有,也沒有人通知他,「政策不明顯然後我們有什麼計劃?也不知怎麼給我安排」。
「給老百姓多出點錢,這是第一」
不少人感到迷茫,他們未來怎麼過生活。記者走訪當地農村「大陽村」時,村民都不知道將來需不需要搬走,也不知要搬到哪兒去,但不少人指出,重點是官方如何安頓他們。「給老百姓多出點錢,這是第一」、「給老百姓拿點好,給人民多給個錢,把老百姓維持好」,村民口中所講的都是類似的說話。
雄安新區的規劃尚未公布,但官方確有落力改善當地居民生活。大約一年前,《香港01》記者也曾走訪雄安新區,當年有不少民眾反映,當地農村的垃圾問題非常嚴重,沒有專人收集垃圾;一年後的今日,三縣的農村已配備多個垃圾筒,並安排清潔公司定期收集垃圾,該問題已不再成民眾抱怨的理由。「現在雄安新區一建,哪都正規了,都挺好的...衛生好多了,乾淨多了,」一名大陽村村民對記者說。
「自豪,也必須自豪呀」
新區的消息公布,改變了當地基層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地方卻不一定有所改變。比如,記者到訪前認為,來往雄安的人們變多了,載客為生的司機理應有更高收入,但事實卻不然。
現年71歲的三輪車司機表示,覺得雄安的消息公布後「經濟效益不太好」,因為很多公路都不讓三輪車行走了,對他的生意反而造成影響。當日接載記者穿行雄安三縣的的士司機李先生也指出,感覺這一年的生意沒太大的變化,因為來自黑車(白牌車)的競爭也變大了,「現在是,感覺活多一點了,但是現在涉及到的黑車私家車上來也特別多。現在政府呀,說實話,沒人管這個,也沒空管這個」。
當然,雄安人的生活不一定有所改變,但從河北小縣城的居民一下子變成「新區人」,心裏還是覺得很自豪的。
「自豪,感覺很前衛」、「自豪,趕上雄安新區了肯定自豪呀,你必須自豪呀」、「這是大事,國家大事」...受訪者們各自對記者表達對成為「新區人」的心情。然而,三輪車司機一句「但是有些說話我就不跟你說了」,暗示了在自豪背後,「新區人」也有難言之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