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崇禎皇陵首次對外開放 明十三陵供民眾預約參觀「最小帝陵」
位於北京昌平的十三陵是明朝十三個皇帝的陵墓,總面積逾12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03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繼長陵、定陵、昭陵、康陵之後,明十三陵周四(12月5日)起向公眾開放永陵、思陵參觀渠道,公眾可通過線上渠道付費預約講解進園參觀。
永陵佔地25萬平方米,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和孝潔肅皇后陳氏、孝烈皇后方氏、孝恪皇后杜氏的合葬陵寢。在明十三陵中,永陵的規模僅次於永樂皇帝朱棣的長陵,為明世宗生前所建。
明世宗朱厚熜年號「嘉靖」,史稱嘉靖帝,其在位時間長達45年,而永陵的營建耗時7年、耗銀超800萬兩,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龐大,且用料考究。
思陵則位於天壽山陵區西南角,佔地6500平方米,約為長陵的二百分之一,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禎帝朱由檢和孝節烈皇后周氏、恭淑皇貴妃田氏的合葬陵寢,思陵也是明十三陵中規模最小的帝陵。
事實上,崇禎皇帝生前並未建陵,當明朝覆滅之際,朱由檢自縊於萬歲山(景山)後,其遺體由李自成手下發現,裝殮後葬入新葬不久的崇禎帝皇貴妃田氏墓中。隨葬的還有懸梁自盡的周皇后,一帝一后「屈尊」合葬在妃子墳,讓這處墓園頗顯淒涼。
據記載,崇禎帝整個安葬過程僅耗銀230多兩,且全部靠募捐完成,思陵亦是由有清朝命名的。為收買人心、籠絡漢族士人為清廷效力,多爾袞下令為崇禎帝「造陵墓如制」,營建了地上園寢建築,並命名思陵。在思陵前方還有一座陪葬墓,是崇禎帝貼身太監王承恩的墓葬。
目前,明永陵和明思陵僅開放了線上預約渠道,包括「明十三陵景區」官方抖音號及「昌平文旅集團」官方微信小程序。
而在永陵和思陵開放之前,明十三陵已有長陵、定陵、昭陵、康陵以及長陵神路向公眾開放。其中長陵、定陵、昭陵和神路景區並稱「三陵一路」,為開放景區;康陵需預約參觀。在開放的明十三陵帝陵中,定陵是唯一被發掘的陵墓,定陵地宮出土的隨葬品包括帝後服飾、冊寶、金、銀、玉、瓷器皿以及大量絲織品,目前正在定陵博物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