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電話」來襲!內地街道辦頻頻來電:問你生不生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內地少子化危機日益嚴峻,根據去年統計數據,全國出生人口僅902萬,創下歷史新低。面對人口連續兩年負增長的情況,儘管官方推出多項鼓勵生育的政策,包括育兒補助、延長生育休假等,仍無法有效扭轉「不想生、不敢生」的普遍現象。近期,部分內地民眾更反映,基層行政機關「街道辦」直接致電催生,這種被稱為「催生電話」的行為在內地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與不滿。

「催生電話」引反感

「喂,您好,請問上次月經什麼時候?有沒有生孩子的打算?」來自北京的李女士接到這樣的電話時,一時愣住了。對方自稱是當地「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這通電話並非出於醫療或健康關懷,而是直接詢問她的生理狀況及未來的生育計劃。讓李女士更加不快的是,對方表示將會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每半個月再次致電回訪,並關注是否飼養寵物,提醒「養狗對生孩子不好」。

台媒《聯合報》「轉角國際」報道稱,這樣的「催生電話」並非個案。同時,目前也難以考證這些催生電話最早是從何時開始執行,不過從內地網絡社群的討論紀錄來看,在10月份《網易》報道之前,9月時在微博上就有過不少相關話題。

中國少子化問題已經十分嚴峻。(資料圖片)

有不少網民在微博上分享自己與朋友的經歷:「我朋友未婚,連男朋友都沒有,卻也接到了類似的電話,催著她趕快生孩子,簡直不可思議!」另一位網民在接到電話後直接回應:「我不婚不育,謝謝關心。」然而,對方卻回覆她說:「你要有大局觀,還是要結婚生子,響應號召。」

街道辦成催生「急先鋒」

「街道辦」全稱為「街道辦事處」,作為中國基層行政機關,負責社區政策的推行及公共服務管理。過去,街道辦在中國一胎化政策時期的角色是嚴格執行計劃生育,嚴查超生情況,甚至對違規的家庭實施懲罰,如罰款或強制引產手術。而如今,隨著中國生育政策的轉向,街道辦的任務也從「控制人口增長」變成了「鼓勵生育」,這種角色的轉變,讓許多經歷過一胎化時代的民眾感到強烈不適。

隨著少子化日趨嚴重,內地「生育政策」有了改變。(VCG)

「現在的街道辦催生真的是莫名其妙,過去他們管控生育,現在卻變成催生大軍,這種轉變讓人無法接受。」一位網民回憶道。

網民怒斥:生育壓力太沉重

針對這樣的「催生電話」,內地網民反應普遍負面。有網民抱怨,自己老家的居委會每個月至少打一次電話催生,甚至會打電話給她的丈夫詢問懷孕進度。「真的不是開玩笑,有一次我直接封鎖了號碼,結果他們還跑去打電話問我老公,這簡直是騷擾。」

此外,一些網民分享了更加極端的經歷。「我家社區還主動給女性發放備孕用的葉酸,逼著大家趕快生孩子,完全忽視了我們不生的原因。」

中國各地的巨型廣告牌鼓勵中國夫婦在現代化進程中只生一個孩子,到2000年將中國人口控制在12億。圖為1983年,中國北京的計劃生育宣傳牌。(Getty)

這些強制性的措施無疑加重了民眾的心理壓力。對於不少年輕人而言,生育並不是一件輕易的決定,面對職場的隱性歧視、生育成本高漲以及性別矛盾等現實問題,他們更加不敢輕易踏入婚姻與生育的生活。甚至有網民反問:「這還需要分析調查嗎?不想生的原因你們心裡沒點數嗎?」

中國人口危機持續發酵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去年全國總人口為14億967萬人,較2022年減少了208萬人,已經連續2年呈現負增長趨勢。2022年,中國總人口數減少了85萬人,這是自1961年以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這一數據顯示,儘管中國自2021年推行鼓勵生育的三孩政策,但成效不彰,少子化問題依舊嚴峻。

教育成本太高等問題皆為制約年輕人生育的因素。(視覺中國)

官方顯然已意識到這一危機,國家衛健委副主任于學軍去年9月即公開表示:「引導年輕人『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婚姻、生育和家庭』,呼籲共同承擔養育責任。這將有助於培育『新的婚姻和生育文化』。」

問題不在婚姻,而是現實壓力

不過,這樣的「勸婚勸生」方式顯然無法回應社會現實。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內地的結婚數量已降至2013年以來的最低點。內地社會中結婚率與生育率的雙降趨勢並未因官方政策而改善,反而更凸顯了年輕世代面臨的種種困難。

「結婚和生育的成本太高,職場對女性的歧視、育兒壓力,再加上高房價和生活壓力,這些才是我們不敢生、不願生的根本原因。」一位年輕的網民如此表示。

儘管如此,官方仍在加緊推行各類支持措施。衛健委在去年10月宣布,將進行一項覆蓋150個監測縣、1,500個社區、總共3萬人參與的大規模抽樣調查,旨在全面分析「不願生、不敢生」的根本原因,並尋求進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然而,這項調查一經公布,便遭到了不少網民的質疑與嘲諷,認為政府對少子化問題根本「心知肚明」,而這樣的調查只是形式化的「明知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