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曝光中國在建新戰艦 疑似小型版航母「福建艦」?

撰文:外部來稿(中國)
出版:更新:

【本文轉載自《觀察者網》】

最近外媒上不斷有衛星圖片流傳出:一艘全新的大噸位平甲板戰艦正在滬東中華的長興島基地建造中。初步估計,這艘新艦全長約260米,寬度約52米,預計建成後排水量在5萬噸級。也就是說,新艦不僅比075大,也比世界上任何已知的兩棲攻擊艦(以下簡稱「兩攻」)都要大。

作為比照,「美國」級長257米,寬32米,排水量45000噸;「出雲」級長248米,寬38米,排水量26000噸;075型長232米,寬37米,排水量36000噸。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長280米,寬73米,排水量65000噸,雖然這是航母,不是兩攻,但作為參照也一並納入比較。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新艦左舷有一條長達130米的「壕溝」,一般認為這是留給電磁彈射滑軌的位置。出人意料的是,新艦的電彈滑軌比「福建」號還長,後者「只有」108米。此外,該艦左舷靠後和右舷艦橋前有開口,估計是升降機用的。按照艦型推斷,這是一艘帶有塢艙的大型兩攻,但該艦航空功能顯然是重點。

按照網上流行說法,這就是傳說中的076。

網傳076衛星圖片CSIS

毫無疑問,更大的兩攻意味著更加強勁的兩棲作戰能力,但其上搭載的史無前例的電彈將在理論上賦予076彈射包括但不限於殲-15、殲-35、空警600等的重型固定翼作戰飛機的能力。如此更加強大的航空能力潛力無疑引起人們的遐想。

中國不會為了標新立異而建造這樣一艘大型戰艦,獨特一定有獨特的用意,這時候就有一個問題需要回答:076是輕量化的「福建」號嗎?

從我的角度看,答案是否定的。「福建」號接近破除了國人對航母執念,但我們依舊能在網上看到不少國人將「小航母」變成了新執念。只不過076不是縮小的「福建」號,076是具有兼職航母功能的兩攻。

從美國海軍反覆論證和艦船實驗的結果看,小航母畢竟是小航母,戰鬥力比大航母差一截。一艘小航母的造價和運作費用或許只有一艘大航母的一半,但兩艘小航母的戰鬥力卻不及一艘大航母。大航母擁有更加均衡的艦載機搭配以及更高的艦載機出動率和周轉率,這是小航母所不具備的。

官方透露福建艦可已經開建了一艘同型姐妹艦,而外界最關切的是新建的航母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騰訊網)

美國是兩攻的先行者,而「美國」級是它的最新力作。「美國」級前兩艘取消了塢艙,以增加航空設施和燃油容積。這使得「美國」級只有垂直登陸能力,不再能出動和回收氣墊船、登陸艇和兩棲戰車。「美國」級後三艘恢覆了塢艙,以損失航空設施和燃油容積為代價,恢覆了水平登陸能力,回到傳統兩攻。

由於採用全平的大甲板設計,「美國」級不僅適宜出動和回收直升機,還能運作「鷂」式和F-35B那樣的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除了不具備搭載傳統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能力,「美國」級具有可觀的固定翼飛機搭載能力,是一型不錯的兼職航母。

但是由於繼承了兩攻的噸位大,甲板大,機庫大的特點,「美國」級的基本設計必然艦體短肥,這會導致艦體阻力較大,航速也較低。事實上,「美國」級只有22節的航速。

以「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為標桿,西方有多款縮水版軍艦服役,如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級、澳大利亞的「堪培拉」級等。只不過,這些軍艦為了增加F-35B的起飛重量,艦首增加滑躍甲板,但也因此減少可用於停放和運作直升機的甲板面積。

網傳076與075、福建艦對比圖The War Zone

日本的「出雲」級則是另一個思路,在設計上就沒有塢艙的空間,也不宜搭載大量兩棲兵力。由於以專職的直升機航母為導向,也因此艦體設計瘦削以降低航行阻力,航速可達30節。較大的甲板面積用增加外飄來取得,但噸位和艦內空間有限,性能天花板較低。

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更是進一步遠離兩攻。「伊麗莎白女王」級本來在設計時同時為彈射起飛和滑躍起飛留有空間,甚至在建造中都容許改設計。但最後由於美國電彈的成本大大高於預期,進度大大落後於英國的需要,只能鎖定滑躍起飛。

作為同時考慮彈射起飛和滑躍起飛的航母,「伊麗莎白女王」級的甲板既可以斜-直兩段,也可以全直,只是劃線的問題。最後采用決定滑躍後,當然就是全直了。F-35B的用左舷的滑躍甲板起飛,直接在後甲板着陸,並不需要專用的斜甲板。這樣右舷甲板為F-35B提供了寬大的停機面積。

相比之下,076在左舷安裝一條電彈,在功能上可以與「伊麗莎白女王」級等效,但我國的艦載機並不具備垂直-短距起落能力,電彈解決了起飛問題,還需要安放攔阻索幫助降落。

雖以076現在的建造進度,還難以判別是否具有攔阻索,但應該是有的,而且很可能是與電彈相配合的電磁攔阻索。這樣在飛機攔阻減速過程中的發電、回收能量,都可以注入儲能系統,用於下一次電彈。

但這也意味著076回到二戰時代全通甲板的設計。航母在二戰後采用斜甲板正是為了提高著艦安全性、出動率和周轉率。航母起飛與着陸跑道分開後,雖然一錘子買賣的全甲板出動率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更加有用的循環出動率就高多了。

同時,在斜甲板上著艦時,萬一著艦失敗,艦載機抗議直接沖出左舷(斜甲板一般為左前-右後走向,這只是艦島右置後的習慣),墜入海里,不影響停放在前甲板的飛機。

在直甲板上放飛飛機,在彈射器的幫助下,長度較短不是問題。直甲板也可以成批回收中用於臨時停放飛機,這比用升降機轉運到甲板下機庫要快捷得多。機庫這時候可以更專注於停放備用飛機和維修。部份直甲板面積還用於加油、裝彈,畢竟在開放空間進行這些危險作業比機庫內安全得多。

二戰典型全通甲板航母資料圖

由於明顯的好處,曾經有076的很多想像圖都具有斜-直兩段甲板,但真實的076是全直的。雖然076甲板寬度異乎尋常地大,但是左前-右後走向的斜甲板與起飛跑道交叉,會讓斜角甲板失去意義;而艦島右置決定了不可能有右前-左後走向的斜角甲板。

076放棄斜甲板,意味著放棄高出動率和周轉率。這當然是因為噸位不夠,無法魚與熊掌兼得,但在某種意義上,也對076定了位:這是可以兼作ISR航母的兩攻,而不是兼作打擊航母的兩攻。對這類戰艦來說,保障小量重型艦載機出動的優先級高於戰艦持續出動率、周轉率。

從任務角度看,現有側重航空能力的兩攻中,不管是「美國」級還是「出雲」級,在用作航母的時候,都是優先考慮打擊航母的角色。也就是說,搭載的F-35B將以打擊任務為主,而不是海空情況掌握為主。

對於航母來說,掌握空情這一最重要的角色非固定翼預警機莫屬。預警直升機都不行,因為直升機巡航高度和留空時間不足。而飛機的巡航高度決定了預警機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留空時間不足則不能提供有意義的空情監控。

「伊麗莎白女王」級也是一樣的問題:缺乏固定翼預警機,只能用作打擊航母。在理論上,E-2D可以從滑躍甲板起飛,但「伊麗莎白女王」級缺乏攔阻索,E-2D只能起飛、不能降落。在這一點上,「遼寧」號和「山東」號就不一樣,只要解決了預警機從滑躍甲板可靠出動的問題,降落的攔阻索是現成的。「伊麗莎白女王」級也可以加裝攔阻索,但只為了E-2D而加裝覆雜、沈重的攔阻索系統就有點舍本逐末了。

這也使得076更加獨特:具有電彈和電攔,但沒有斜甲板;能出動重型艦載機,包括預警機,但出動率和周轉率不高。也就是說,076並不是按照打擊航母定位的。076很有可能是歷史上第一種以ISR任務為主的現代航母。

事實上在航母誕生之初,航母就是以ISR任務為主的,儘管那時並沒有ISR的說法。ISR意為情報、監視和偵察(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

外國網友H I Sutton繪制的076X平台

第一艘航母出現在一戰後不久的1922年,當時同樣初生的飛機在速度、航程、載彈等方面都不夠給力,航電則是不存在的。雖然在1921年米切爾證明了即使是用飛機也能炸沈報廢戰艦,但相比於陸基飛機性能更加孱弱的艦載機的主要作用還是為艦隊提供空中偵察。當時的艦載偵察機重量輕,起飛速度低,並不需要起飛甲板,可以直接在大型戰艦上用液壓彈射器彈射起飛。返回只需要在水上着陸後,用起重機吊回母艦,以備再次使用。

在中途島海戰中,也是由於「利根」號巡洋艦上搭載的此類偵察機掉了鏈子,沒有及時發現逼近的美國艦隊,導致日本艦隊遭受慘重打擊。

但隨著艦載機的發展,到二戰時,先進艦載機的速度、航程、載彈都「夠用」了。不管是塔蘭托、珍珠港還是中途島、珊瑚海,航母都成為海軍大艦隊的中堅。在萊特灣大海戰里,航母更是一錘定音。從此,各國海軍只要有可能,無不追求「航母海軍」的光環,甚至對中看不中用的「袖珍航母」也不停追求。

但不管是二戰航母還是戰後航母,都是打擊航母。在某種意義上,它們是戰列艦的延伸,只是艦炮改成飛機,炮彈改成炸彈。與艦炮和炮彈相比,飛機的投送距離極大增加,炸彈的威力極大增加。而且這些武器的命中精度與距離無關,只與飛行員的投彈技能有關。

艦載機的首要任務是打擊敵艦,艦隊防空則是保存自己的必須。美國海軍發明了艦載預警機,但其作為打擊航母的本質並沒有改變。也就是說,艦載機的出動率和周轉率是航母戰鬥力的核心,斜-直兩段甲板是剛需。

打擊航母也適合美國海軍的運作理念。美國海軍建軍目標是以海洋控制為導向,圍繞著全面的制海權和制空權而打造。而制海權、制空權的目的是打擊敵艦和敵方陸地目標,不只是不讓敵人打擊自己的艦隊和陸地目標。由於缺乏有意義的對手,美國航母打擊敵人的任務比重大大高於保存自己。

隨後導彈出現了,它威力大,射程遠,精度高,但需要從情報到打擊的整個打擊鏈的支持。蘇聯人想盡各種辦法試圖定位航母,然後用導彈打擊它們。但是即使有衛星,大洋上的航母依然不容易發現和跟蹤,尤其是實時精確定位信息。但蘇聯海軍的海洋監視衛星-超音速轟炸機-重型反艦導彈的組合還是形成巨大壓力,美國海軍對艦隊防空極大重視,「宙斯盾」系統和F-14戰鬥機應運而生。

「宙斯盾」的垂發首先是用於艦載防空導彈的,但垂發的通用性使之很快用於巡航導彈、反潛導彈、反艦導彈的發射,彈倉容量也相比於傾斜導軌發射大大增加了。

對於美國海軍來說,垂發的通用性主要體現在對陸攻擊,反艦依然是艦載機的任務。艦載機發射反艦導彈不僅極大延長了反艦導彈的射程,還有機動發射的好處,增加打擊的多變性和突發性。

但更大的垂發也便於發射重型反艦導彈,中國海軍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鷹擊18」超音速反艦導彈(亞音速巡航、超音速沖刺)、「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導彈極大地改變了海戰格局。

垂發還便於發射反潛導彈,傳統反潛導彈只有三十多公里的射程,由於艦上反潛搜索和跟蹤距離的限制,更遠的射程並無必要。同時反潛直升機和自帶的反潛魚雷也可以執行遠程反潛的科目。

但是中國數量最大的直-9由於起飛重量有限,自帶反潛魚雷的時候只有有限的反潛搜索距離和留空時間,只有在不帶反潛魚雷時才能提供有用的反潛搜索距離和留空時間。這為中國首創的遠程反潛導彈創造了機會:在直-9的引導下,從軍艦發射直接遠程打擊敵人潛艇。雖然現在直-20大大提高了起飛重量,但不帶反潛魚雷依舊意味著更大的反潛搜索距離和留空時間。這樣新一代直20與更加遠程的反潛導彈相配合,讓中國的艦艇反潛能力有了巨大的提高。

攻擊11無人機資料圖

垂發當然適合發射巡航導彈和高超音速陸攻導彈,前者在「宙斯盾」時代就大顯神威,後者則是中國海軍的獨門利器。

垂發、先進導彈和很大的彈倉容量使得055成為威力空前的海戰平台,但手到首先需眼到,055面臨一戰時代戰列艦相同的難題:受限於物理規律,對遠程目標探測能力偏弱。雖然衛星、海床水聲探測網都有各自的作用,但艦隊自身的遠程探測能力同樣必不可少。這時候無人機的重要性就凸現了出來。

在十多年前無人機在陸戰中剛開始大顯神威時,在海戰中如何使用無人機就成為裝備研究者們重點爭論的對象,與之配套的無人機航母如何設計也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傳統思路傾向於把艦載無人機當作沒有飛行員的艦載有人機一樣看待。這樣的話,無人機航母與傳統航母沒有本質差別,只是艦載機無人化了。

然而,除了運載工具可重複使用外,無人機在執行打擊任務時並不比導彈更加優越,畢竟海戰的特點是目標數量少、價值高。但是無人機在用於對地打擊時還有點優越性,畢竟彈藥投送總噸位要求更高。

所以兩攻自帶對地打擊的無人機很有誘惑力,因為無人機基本上把兩棲戰鬥的要素補齊了。如果076將能運作攻擊-11,甚至更大、性能更加強大的無人戰鬥機,那麽就可以在使用中發揮與F-35B的類似作用:轟炸灘頭和淺近縱深的敵人陣地。而且其自帶的固定翼戰機還有一定的空戰能力,用於空戰自衛,或者保護兩棲艦隊。

在未來的潛在戰場中,兩棲戰鬥可能會空前激烈,這時候一艘軍艦對於空中作戰的要求並不是「有比沒強」,而是要有就要管用。全直甲板的出動率和周轉率不足以支持持續的高強度空中作戰,076如果側重空戰就會有點雞肋。

但是參照近年的陸地戰爭實踐,無人機體現出與有人機完全不同的特質,在特定領域的作用不僅大大超過無人化的有人機,在長航時無人機的ISR作用甚至更具顛覆性,會尤其引人注目。

傳統高空和中空長航時無人機特別適合ISR任務,低速、大翼展的飛行特別省油。但一來大翼展不適合上艦,二來低速、低機動飛機的戰場生存力不足,有點能力的敵方艦隊一般都有強大的防空能力,甚至艦載戰鬥機。

執行海上ISR任務的飛機需要在性能上更加接近高性能戰術飛機:速度高、機動性好,但這也意味著油耗更大,需要較大的起飛重量。

一般認為076的電彈來自「福建」號,但加長了。「福建」號的電彈是為了滿足彈射重型艦載機需求,076電彈滑軌加長未必是為了彈射更重的艦載機,很可能是076動力不足而必須延長滑軌所致。

076畢竟是兩攻,短肥的艦型決定了阻力較大、航速較低,主機功率不可能太大,但這也限制了能提供電彈的功率。「福建」號的電彈長度受到前甲板設計的限制,076在理論上可以使用艦全長,加長滑軌就容易多了。

雖然076也可以走「出雲」級的路線,採用瘦削艦體、高航速,但那樣就回到「小航母」思路了,成本迅速上升。大甲板軍艦在達到「大航母」的排水量門檻之前,「小航母」作戰效能並不同步上升。中國已經有「福建」號了,需要更多航母就認認真真造大航母,小航母不能按照縮小的大航母思路,讓小航母側重遠程ISR能力建設就是新思路。

有報道指出,在網上流傳的076招標書里,有彈射起飛重量30噸的飛機要求,這就遠遠超過已知艦載無人機的起飛重量,畢竟美國X-47B也只有20噸的起飛重量。

諾斯羅普X-47B曾作為美國海軍艦載無人戰鬥機選型的原型機之一進行測試,該飛機翼展19米,速度M0.9,航程3900公里。之後波音MQ-25「黃貂魚」最後成為首款正式上艦的無人機,翼展22.8米,速度M0.7,航程超過4000公里,起飛重量超過20噸。

X-47B無人機(維基百科)

X-47B是無尾飛翼佈局,隱身更好,適合用於突防偵察轟炸,這相當於海上的察打一體。它可以在穿透性偵察和監視中,引導視距外打擊。而MQ-25采用先進常規佈局,長航時巡航性能更好,適合用於ISR、加油、反潛等。如果把其中任意一種的起飛重量增加到30噸,航程有望極大增加,有用性進一步增加。

當然,這樣的重型無人機用作戰術飛機雖也具有很強大的打擊力,但又回到出動率和周轉率不足的問題。畢竟戰時零星出動三兩架飛機對高烈度海戰的作用不大,低烈度海戰又小題大做。

當然,076的電彈不止用於重型無人機,電彈就是電彈,有人機和無人機一樣彈射。30噸彈射能力意味著殲-15或者殲-35也能使用,但和重型無人機一樣的問題,出動率和周轉率不足,難堪大用。空警-600就是另外的問題了。這有大用,問題在於無護航。

最後還是要回到重型ISR無人機。ISR需要重型艦載機,但不需要多高的出動率和周轉率。重型艦載ISR無人機撒出去後,重點是掌握遠方的空情海情,引導重型艦載武器予以打擊。機上自帶自衛空戰能力,遠程艦空導彈也能提供防空保障,使得缺乏戰鬥機護航的重型ISR無人機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力。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中國式遠程反潛思路的擴充,是對055和076組合威力的更好發揮。

如果說「福建」號代表中國海軍追趕世界領先水平的努力的話,076或許就代表中國海軍創新思維。

076還說明兩個問題:

1、中國對電彈有高度信心,而且成本高度可控。美國是電彈的先驅,但研發本身和成長困難使得成本高企,而可靠性低落。中國正好相反。早就傳說中國電彈可靠性高,但在「福建」號尚未在海上實測電彈時就開建076,充分表明中國對電彈的信心。由於076相對低成本的定位,裝用電彈也證明了中國電彈對成本控制很有效。

2、076的建造非常迅速。建造076的幹船塢在2023年9月剛完工,10月076就開始建造,不到一年時間,已經很有樣子了。2021年以來,中國海軍已經有3艘075下水,還有一艘在建。這在歐美是不可思議的速度,中國造船能力200倍於美國所言非虛。中國造船(尤其是軍船)不僅速度快,而且質量好,技術先進,成本低廉。這使得美國海軍想海軍競賽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海軍競賽不只是造船廠的問題,還需要整個供應鏈都跟上。在中國「窮得只有產能」的時候,美國「窮得只有錢」。但錢只是錢,只有產能才能砸出更多更好的新艦。

055誕生的時候,筆者就指出這不但是「航母的帶刀護衛」,更是獨立作戰的先進水面戰鬥群的中堅。航母戰鬥群和先進水面戰鬥群相結合,這將是中國海軍的新路子。現在076使得以055為中堅的水面戰鬥群如虎添翼,中國海軍漸入佳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