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中國運動員身懷「黑科技」 奧運獎服竟是用這種布料製成
正在舉行的巴黎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屢次登上領獎台,他們所穿著的獎服不僅端莊大氣,更蘊含著深厚的綠色低碳理念。據介紹,這些獎服的製作材料意外來自於日常生活中丟棄的廢舊塑料瓶,透過尖端科技的加持,這些廢舊飲料瓶由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運動員光輝形象的象徵。
央視新聞報道,這些獎服在設計上使用了中國傳統的「龍鱗」和「龍鬚」元素,並結合了壓花紋路、拼接和刺繡等工藝,展現出中式版型與留白主色調的完美結合。同時,這些獎服還實現了生產過程中超過50%的碳減排,其作為主要材料的再生滌綸,透過高科技工藝將廢舊塑料瓶轉化為可用的面料,不僅美觀大方,展現了強大的環保意識。
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再生塑料分會執行主任周長賽介紹,這些再生滌綸的原材料來自於日常飲用的PET塑料瓶,「這種塑膠是食品級的,將它回收後製成衣服,相當於對這種塑膠的降級使用,是循環利用的一種方式」。
周長賽指出,這些塑料瓶經過破碎、清洗、拉絲等工序後,最終製成今屆中國隊奧運獎服的原材料。這一過程不僅確保了產品的質量安全,還展示了中國在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技術實力。
事實上,從廢舊塑料瓶到奧運獎服,這一過程背後是嚴謹的工藝流程和精細的產業鏈。報道特別介紹,浙江海鹽縣的一些社區正在推行一項創新舉措,市民們可以將廢棄的飲料瓶投入智能回收設備,這些設備會根據回收物的重量結算積分,市民們可以使用積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這種回收方式不僅促進了資源再利用,也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環保的價值。
這些回收的飲料瓶隨後被統一運送至回收處理站,經過分揀和打包,再被送往工廠進行再生處理。每一批打包好的飲料瓶都對應著一張IC卡,這些IC卡可以精確追溯每一批廢棄飲料瓶的回收地點、數量和質量,確保回收過程的透明度和效率。
而在工廠內,這些飲料瓶會進行二次篩選,顏色或材質不符合要求的瓶子會被「淘汰」,符合要求的瓶子則進入全自動流水線。這些瓶子經過一系列工序,如整瓶清洗、破碎、搓洗浮選和自動挑片,最終變成2至3釐米長的小片塑膠。這些塑膠片再經過漂洗、烘乾和分離雜質等過程後,製成米粒大小的塑膠顆粒。
這些塑膠顆粒隨後通過全自動紡絲設備進行拉絲卷繞,最終加工成長絲。這些長絲經過機械設備卷成絲餅,成為服裝、箱包、沙發等多種產品的面料。這種科技創新不僅降低了對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還有效減少了塑料垃圾對環境的危害。
在此過程中,塑料瓶的再利用不僅局限於製作獎服,還可用於製作更柔軟的絲巾。據悉,在廣州市南沙區的「紅樹林保護修復行動」中,志願者們收集的塑料瓶被打造成了漂亮的彩色絲巾,為環保事業注入了更多的創新力量。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彰顯了中國在環保領域的技術實力,也為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提供了新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內地將於今年12月1日正式實施《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指南》國家標準。這一標準的推出,將推動塑料製品在生產、流通、使用、回收和處置全過程中的管理,體現「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為塑料廢棄物的處理提供了更為科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