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張雨霏摘銅落淚 內地熱議:頻繁興奮劑檢測或影響發揮
7月29日凌晨,女子100米蝶泳決賽,中國泳手張雨霏游出56.21秒,不敵兩名美國選手摘銅。另一位中國男子游泳名將覃海洋在100米蛙泳比賽中,在後半程跌出前三僅獲第七。
2位主力成績均不如預期,內地民眾在為張雨霏和覃海洋遺憾的同時,亦開始質疑國際興奮劑檢測組織(ITA)對中國運動員進行的「騷擾式」檢測,影響他們休息和賽場發揮。
26歲的中國泳手張雨霏在巴黎奧運女子100米蝶泳中,以56.21秒完成賽事,摘下銅牌,而美國的哈絲嘉(Torri Huske)與禾舒(Gretchen Walsh)則包辦金﹑銀牌。
張雨霏拿下銅牌後,內不少網民在祝福她的同時,亦質疑中國游泳隊在抵達巴黎後遭到反反覆覆的反興奮劑檢查,而這些檢查有時甚至在凌晨,影響運動員的發揮和日常生活。
10天31名游泳運動員被測近200次 2023年平均每人檢測21次
據中國游泳隊營養師于良在其微博帳號中介紹,中國游泳隊抵達巴黎10天期間,全隊31名運動員被國際興奮劑檢測組織(ITA)查了近200次。而且檢查時間在早晨6點、中午午休及晚上9點左右。
于良還在微博文章中附上了中外游泳運動員2023年興奮劑檢查次數比對表格,顯示張雨霏2023年共檢查43次,而與張雨霏同場競技的美國選手禾舒(Gretchen Walsh)檢測次數為0。
世界泳聯7月23日發布新聞公報也特別提到,巴黎奧運會賽前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全面、最嚴格的興奮劑檢測工作,中國遊泳運動員人均接受的檢測次數最多。
中國遊泳隊的31名巴黎奧運參賽選手中,每人至少接受了世界泳聯10次興奮劑檢測,人均被檢測次數達到13次;加上其他反興奮劑組織的檢測,中國遊泳隊今年以來平均每人被檢測21次。同期美國遊泳選手的人均檢測次數為6次,澳大利亞隊則為人均4次。
跳水皇后高敏:1日7次興奮劑檢測干擾中國游泳隊
除張雨霏外,中國男子100米蛙泳名將覃海洋亦未能在巴黎賽場游出理想成績。7月29日凌晨,在100米蛙泳決賽中,前半程游出27秒03排名第一,但後半程形勢急轉直下,以59秒50獲第七名。賽後,覃海洋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自己後半程非常亂,「比賽時思想沒有調整好」。
中國跳水皇后高敏事後在社交媒體發文分析,2位名將未獲理想成績是因運動員的賽前訓練出現問題,「我個人認為一天七次的興奮劑檢測成功干擾了我們中國游泳隊。」她表示,希望中國游泳隊能盡快調整心態和身體狀態。
中國自由泳名將費立緯在男子400米自由泳決賽後也表示,「中國游泳隊一直秉承乾淨金牌和道德金牌的原則,每一次進步都是教練指導我們科學訓練和運動員克服困難的結果。我們更專注於做好自己。」
網民評論:
沒有人能在西方奧運那一套裡面玩規則玩過西方人
應該公平對待,也請對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的游泳運動員進行同樣頻次的檢測。
為啥不給美國隊員做這麼多次?
重點不是該不該檢測,重點是為什麼只對中國檢測那麼多!
頻繁檢測興奮劑肯定會影響運動員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