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為保護中華白海豚不爆破施工 鑿岩施工多花3000多萬
6月28日距深中通道通車還有兩天。當天,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廣航局」)深中通道項目經理馬定強向記者講述施工中一個鮮為人知的細節:在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槽開挖和航道疏濬過程中,為保護中華白海豚的生活環境,項目部放棄了傳統的、更為經濟快捷的爆破方式,而採用對生態環境更為友好的鑿岩施工工藝,為此多花費30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通道叢集工程,創下世界最長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世界最寬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等紀錄,它的海底隧道長約6.8公里,其中沉管段約5公里。
馬定強所在的中交廣航局主要負責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的基槽開挖及航道疏濬工作。馬定強介紹,「之前港珠澳大橋的沉管隧道基槽開挖和航道疏濬也是我們做的,但深中通道與港珠澳大橋在水下的最大不同在於,港珠澳大橋的沉管隧道區域分佈的大多是淤泥、黏土跟沙,是常規土質,而深中通道沉管區域分佈著將近30萬立方米的風化花崗岩。」
「我們的施工任務就是要把供沉管安放的基床給挖出來。施工中難度最大的是沉管基槽風化岩的開挖,最大挖深處標高約-38米,如果加上潮水,水深更高」,馬定強說,「在將近30萬立方米的花崗岩中,中風化花崗岩佔了2萬立方米,而中風化花崗岩在疏濬中最難處理,屬於『硬骨頭』。」
深中通道|3分鐘睇完24公里全程 白天宏偉夜晚全線亮燈夜景璀璨
馬定強告訴記者,如果按傳統疏濬辦法,處理這種岩石最高效、最經濟、最常規的方式是爆破,但施工現場位於珠江口,是中華白海豚的洄游區和重要棲息地,爆破施工肯定會破壞中華白海豚的生活環境。但如果不用爆破施工而採取不常用的鑿岩棒深水鑿岩施工,成本會增加,還可能耽誤工期,「我們比較了兩種方式的成本,發現採用鑿岩棒施工的成本要增加3000多萬元。」
是採用爆破施工還是改用鑿岩棒施工?經過比選論證,項目部最終決定:取消爆破施工,採用更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的鑿岩棒鑿岩施工,也就是採用重達35噸的鑿岩棒進行深水鑿岩施工。
馬定強慶幸項目部選擇了這種方式。施工期間,他在船上時而能看到中華白海豚躍出水面,這時他會掏出手機拍下小影片。在他的手機裡,這樣的小影片有好幾個。
據公開報道,深中通道在建設中還採取了刷新快速成島紀錄以減少施工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將橋島隧的各種大型構件在工廠製造完成後再運抵海上安裝以最大限度減少廢棄物排放等措施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