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今高考1342萬考生再創高 新推AI監考:人臉識別、無人機巡察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內地一年一度的全國「高考」今(7)日登場,為期兩天,今年共有1342萬名考生報考,再創歷史新高,且北京、廣東、海南等多地將首次啟用AI技術協助監考,包含考生人臉識別認證、AI閱卷及監考,並啟動手機頻率壓制,有的省份甚至還派出無人機在考場上空巡航。教育部強調,要織細織密高科技作弊防護網。

內地全國「高考」全名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內地普通高等學校(大學、學院、職業技術學校、專科學校等)的招生考試。

《人民網》報道,據教育部統計,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342萬人,比去年增加51萬人,創歷史新高,這也是2018年以來,高考報名人數連續第7年成長。教育部表示,要積極推進考場即時智能巡查和保密室即時智能巡檢,進一步織細織密高科技作弊防護網。在此之下,內地多地今年將首次啟用AI技術協助監考。

報道列舉官方在考生進場前、考試中所採用的監考「新科技」:首先,過去監考老師只是透過身份證與現場考生進行對照,據此判斷是否為替考,現如今一些地區已採用了先進的人臉識別系統;其次,除了人臉識別,進考場前,不少省份已經開始採用「安檢門」措施,考生若攜帶手機、智能手表、手環、智能眼鏡,或改裝加裝顯示螢幕的橡皮擦和尺,將很難逃過安檢門的「法眼」,能在第一時間被查出。

在試場進行期間,大多數省份的高考採用了「超高清」的影像監控,且影片可以留存,供後期查看,同時考場也將啟動手機信號壓制,針對5G信號進行屏蔽。至閱卷環節,則通過機器掃描答題卡,並採用人工智能機器閱卷。

報道甚至介紹,「有的省份甚至還派出無人機在考場上空巡航,無人機搭載高靈敏度設備,能夠在高空全方法捕捉無線電信號,實現全頻捕捉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