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擊敗上海成全中國外貿第一城!民營企業佔7成是關鍵因素?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根據深圳海關的統計,今年前四個月,累計進出口1.41萬億元,同比大增31.8%,佔廣東省的50.3%、佔全國10.2%。其中,出口總額為8933.2億元,增長33.9%;進口總額為5172.6億元,增長28.4%。並以0.02萬億元的微弱優勢領先于上海,這也是自2015年以來,深圳首次在進出口總額方面超過上海,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外貿第一城。

北京前四個月進出口總額是1.23萬億,增速為4.3%,上海的進出口總額是1.39萬億同比增長13.5%,增速都大幅度落後於深圳。

。圖為深圳夜景。(視覺中國)

據分析,深圳的強項是出口,出口額連續31年位居全國各大城市第一名,但在進口方面,一直是弱於北京和上海的,但這一季度,深圳不僅出口強勁,進口額同樣狂飆,同比大增28.4%,其中機電產品的表現亮眼是關鍵原因之一
前4個月,深圳進口機電產品3917.1億元,增長28.8%,佔同期深圳進口總值的75.7%。其中,進口集成電路2126.8億元,增長19.7%;電腦零部件533.9億元,增長112.9%;半導體製造設備155億元,增長286.8%。
此外,第一季度深圳出口機電產品6076.5億元,增長18.9%,佔同期深圳出口總值的68%。其中,出口手機、電腦、家用電器等「老三樣」商品合計1145.8億元,增長20.9%;音視頻設備及其零件258.6億元,增長25.2%。

深圳的機電產業不僅僅擔當著深圳今天的定海神針,還將持續影響深圳的未來,因為新興的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動力電池、半導體、機器人、低空經濟等產業,都離不開機電產品提供的上下游產業鏈。

新能源汽車也是關鍵。來自深圳的比亞迪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今年4月份,比亞迪的汽車外銷4.1萬輛,同比增長176.6%。2023年,比亞迪以超300萬銷量的驚人成績,打敗特斯拉,問鼎全球新能源車企冠軍,也讓深圳成為新興的汽車之城。

4月2日,馬英九參觀比亞迪深圳總部,國台辦主任宋濤陪同。(中時新聞網)

第二個原因是電子信息製造業發揮穩定,這個產業是深圳製造業的基本盤,前四個月,深圳出口機電產品6076.5億元,增長18.9%,佔同期深圳出口總值的68%。

第三是民營企業佔比超七成,是深圳外貿增長主要推動力。前4個月,深圳民營企業進出口1萬億元,增長48%,佔深圳進出口總值的71%。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丁浩員指出,深圳的民營企業佔比超七成,而上海的進出口超過一半都來自外資企業,民營企業佔比不到三分之一,「相比之下,上海作為外資企業的聚集地更容易受到近些年地緣格局、國際博弈的影響。」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深圳民營企業進出口1萬億元,增長高達48%,佔深圳進出口總值的71%;同期,深圳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3450.1億元,增長5.3%,比重為24.5%。與之相比,上海民營企業進出口4338.8億元,增長1.6%,佔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31.2%;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7958.4億元,下降1.8%,比重為57.3%。深圳民營企業進出口的大幅增長,為深圳進出口總額增長提供了最大的增量。

深圳積極發展無人機相關產業。(網絡圖片)

第四,跨境電商的迅猛增長,讓深圳的傳統製造業迎來「第二春」。劉憶楓是一個在深圳做外貿的上海人。2020年,他在機緣巧合之下來到深圳,進入跨境電商行業。幾年下來,整個行業的活躍與熱烈,從業者的靈活與敏捷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上海時,他做過行業調研,比較兩座城市的特點。他認為上海很多公司本身沒有跨境電商業務,是後期才去拓展的,而深圳自主創業專門做跨境電商的很多,「總體而言,深圳的氛圍更濃厚」。

據深圳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深圳累計進出口1.41萬億元,同比增長31.8%。其中,出口8933.2億元,增長33.9%;進口5172.6億元,增長28.4%。在外貿十強城市中,深圳的進出口總額和增速、出口額和增速,以及進口增速,均排名第一。

這也是深圳在2015年被上海趕超後,歷經近十年重回榜首。事實上,深圳外貿自今年起就保持著較高增速。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及一季度,深圳進出口分別為6751.8億元和1.0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5%與28.8%。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也是深圳十年來同期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深圳跨境電商敏銳度超越上海

劉憶楓目前經營著4家亞馬遜店鋪,售賣的品類多種多樣。他告訴記者,由於背靠製造業發達的珠三角,周邊有很多工廠,比貨和進貨都很方便。上海的跨境電商企業往往專攻某一類的産品,品類比較簡單。同時,由于深圳做跨境電商的人特別多,大家對資訊非常敏銳,「亞馬遜上有什麼新的動向,深圳獲取資訊的速度和能力都比上海強」。

上海外灘黃浦江沿岸的建築物被籠罩霧氣中。(Reuters)

第五,是貿易夥伴的差異。深圳的前三大貿易夥伴為東盟、香港地區、美國,前4個月對東盟的進出口增幅高達47.1%。上海的前三大貿易夥伴依次為歐盟、東盟、美國,前4個月對歐盟和美國的進出口分別下降9.9%和3.2%。

近年來,隨著全球産業鏈的加速重構,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很多中國企業選擇到東盟投資。「東盟已經連續4年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相比上海,深圳與東盟之間的産業鏈、供應鏈融合程度更高。深圳通過對東盟的投資,帶動了中間品貿易的持續擴大,成為深圳進出口增長的重要動力。」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副所長王振回憶,其實十年前,深圳也經歷過外貿增速的下滑。當時,深圳進出口相當大的比重是由外商投資企業貢獻的。2014年左右,隨著一批電子資訊及勞動密集型産業跨國公司的轉移,深圳外貿經歷了先下降而後再緩慢增長的過程。

王振表示。數據顯示,前4個月,深圳出口機電産品6076.5億元,增長18.9%,佔出口總值的68%。其中,出口無人機、音視頻設備及零件分別為41.5億元和258.6億元,增速分別達42.1%和25.2%,勢頭迅猛。王振認為,只有創新研發具有競爭力的優質産品,才能滿足國際市場不斷變化的新需求,增強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王振進一步分析,創新不僅指技術創新,還包括商業模式創新。深圳近年來大力培育發展跨境電商新業態新模式,這一點值得其他城市借鑒。在「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綻放異彩的同時,深圳的「老三樣」(服裝、家具、家電)也成功「翻紅」。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深圳出口勞動密集型産品1203.7億元,增長75.1%。其中,紡織服裝367億元,增長67.3%;家具181.9億元,增長141.2%。王振表示,這除了有海外市場需求提升、歐美補庫存因素的影響外,跨境電商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效用。

2023年民建聯考察佛山氫能產業。(顏汶羽Facebook)

深圳與佛山「老三樣」出口「一升一降」的對比,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佛山是老牌制造業大市及外貿強市,傳統産業佔比高,家具、家電、陶瓷等産品的出口曾是其外貿的名片。但今年一季度,佛山家具及其零件、陶瓷産品、燈具與照明裝置及其零件出口同比分別下降47.5%、51.6%與73.6%,全線「失速」。

廣東社科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對此分析,當前國內部分勞動密集型産業正流向成本更低的國家,佛山傳統産業佔比大,抗擊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同時,佛山的許多工廠更擅長訂單生産,不掌握銷售渠道,在跨境電商異軍突起的背景下,傳統外貿模式更易遭受衝擊。

因此,面對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持續優化外貿結構、不斷開拓多元化貿易市場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