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明日開幕 廣東文化產業已連續20年居全國首位
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將於5月23日開幕。本屆文博會,文化產業「頂流」和「新勢力」將同台炫技、百花齊放。尤其令人矚目的是,廣東將着重展示文化的新質生產力及其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實踐。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廣東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25萬億元,同比增長6.0%,在全國占比超過1/6(17.36%),文化產業規模總量連續20年位居全國首位。
科技引領 8個代表性大模型將亮相
新時代的文化新質生產力特指以創新為導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是數字時代人類文化生產活動的全新表達。近年來,隨著AI、區塊鏈、5G等更多高科技的應用和引領,廣東文化領域也正迸發出勢能強勁的新質生產力。
本屆文博會廣東綜合展區設置了「大模型產業應用廳」,8個代表性大模型產業應用代表性企業將以深互動、沈浸式場景亮相,展示廣東科技創新賦能未來文化生活的新趨勢、新前景。
其中,通用大模型有鵬城實驗室的「鵬城・腦海」,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文通用AI大模型。專業大模型則包括:南方電網大瓦特大模型,視源的CVTE-教育大模型,應用於政務服務領域的雲天勵飛天書大模型、雲從從容政務大模型、佳都知行通大模型。此外,還有騰訊混元大語言模型、應用於AI數字創意內容生產的元象大模型。
這些大模型是廣東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縮影。近年來,廣東錨定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加快發展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著力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重點打造數字文化引領地、文化創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範地,取得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
目前,廣東擁有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1.08萬家,占全國1/7;擁有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園區29家,數量居全國第一;先後有11家企業獲「全國文化企業30強」及提名企業認定;以內容生產為主的文化服務業保持快速增長,2023年此類規上企業營業收入達9127億元,同比增長10%。
業態煥新 展示5個千億級重點產業
在新質生產力的助力下,廣東文化產業催生了眾多新業態,新生活、新消費場景,更推動了其他消費領域、業態和產業的發展。
本屆文博會,廣東展團着重展示5個千億級重點產業,其中70%為骨幹企業,涵蓋了43家龍頭企業,將為觀眾帶來最前沿的體驗。
在數字創意區,騰訊帶來「尋境敦煌數字沈浸展」,展現文化全產業鏈IP佈局以及虛實融合互動體驗空間;移動圍繞5G技術應用,打造智慧家庭場景;光峰科技以半導體激光技術,呈現創新激光投影場景;凡拓科技秀出全國首批結合AI大模型的博物館數智人;酷狗展示「AI+音樂」的全新生態;勵豐文化打造具有視覺沖擊力的中式藝術空間。
在先進文化製造展區,華為帶來鴻蒙智行的問界系列汽車以及以鴻蒙文娛系統為代表的5G和人工智能應用;比亞迪帶來百萬級新能源越野車和新能源超跑;冠旭展示全球領先的運動耳機、智能音響等智能音頻產品。
文化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發展,也令廣東文化產業跨界融合更加廣泛深入。
近年來,廣東出台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方案,建成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9家,培育文化高新技術企業800多家;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加速,「南方+」、羊城派等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全國領先的融媒體矩陣初步建成;前瞻佈局戰略性新興文化產業,基於5G、VR/AR/MR、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文化新場景不斷湧現。
此外,廣東的文化金融融合發展步伐加快,在全國創新舉辦2023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實現超20億元的項目簽約,該大會迅速成為廣東推進「文化+科技+金融」的品牌活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創新推出一批歷史文化遊徑、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粵美鄉村」精品旅遊線路;攜手港澳,對標世界一流灣區,建設展現科技之光、文明之光、時尚之光的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據統計,2023年,廣東成功舉辦逾千場嶺南特色文旅活動;全省接待遊客7.77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525.6億元,分別增長75.1%、126.1%,均居全國第一。
文化出海 粵產佳作登上戛納電影節
在新質生產力的加持下,廣東文化產品和服務更自信地走出國門,向全球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去年9月,在羊城晚報聯手三七互娛主辦的「寓文於樂 遊戲出海——探索國際傳播新航道」研討會上,三七互娛《叫我大掌櫃》南海絲路版本宣傳片正式對外發布。截至目前,總部位於廣州的三七互娛,已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超過120款移動遊戲,穩居中國出海遊戲廠商第一梯隊。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該公司實現境外營業收入58.07億元。這些年來,圍繞文化出海,三七互娛通過遊戲的世界觀構造、場景構圖、故事和劇情等多個層面,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更多粵產文化佳作走向國際舞台。在第77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紀錄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在「中外電影合作交流會」推出,詠聲動漫多部「豬豬俠」電影也在中國電影聯合展台亮相,廣州大學教師蔡傑執導的《人海同遊》入選今年「中國青年電影全球推廣計劃」。
目前,廣東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額約占全國2/5,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國家文化出口基地2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2個;形成以數字出版、創意設計、文化產品和設備製造為優勢的文化出口格局。
2024年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明起舉行 再掀文化強國建設的頭腦風暴
一年前,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於深圳發軔,雲集文藝大咖,發出文化強音。時隔近一年,2024年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將於5月23日-24日在深圳舉行,又將掀起一場場文化強國建設的頭腦風暴。
業界「大腦」獻智獻策
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於2023年6月7日-8日舉辦,論壇主題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與會人士圍繞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建設人文灣區等話題廣泛開展討論,積極獻智獻策。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談到,要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推進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同時還要挖掘古老遺產的時代價值,讓中華文化遺產保護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說:「用文化融合促進人心相通,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鄭培凱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深受多元文化影響,關鍵是如何利用其多元文化資源,融合發展出中國特色的文化體系。」
非遺爆火,力作破圈
一年來,與會人士提出的建設性建議,被付諸行動;而眾多文化強國建設實踐,更印證了與會人士的真知灼見。
「中華文明」是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上的熱詞。2023年12月,國家文物局發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階段最新成果,有關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圖景等重大問題得到更加清晰明確的解答。廣東也在2023年下半年發布了「早期嶺南探源工程」科學研究計劃,計劃用12年時間展開對嶺南早期人類與文化發展歷程的全面溯源。
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更多生動實踐湧現。今年春節期間,廣東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普寧英歌走出國門,在英國倫敦參加「四海同春」新春慶典,以氣勢如虹的舞動與世界人民一起恭賀新春佳節。今年5月,由我國國家檔案局申報的「成都老茶館檔案」等三項檔案文獻,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
在文藝創作方面,更多破圈精品出現。以廣東為例,去年,粵產年代傳奇大劇《珠江人家》開創性地將粵藥、粵菜、粵劇融入劇情,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最高收視率突破3%;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登上龍年央視春晚舞台,舞蹈與武術的完美融合、詠春拳與香雲紗的雙非遺亮相,圈粉無數;由大灣區藝術家創作者強強聯手打造的音樂劇《雄獅少年》普通話版、粵語版,也成為爆款,為人文灣區建設樹立又一範例……
讓我們一起期待,2024年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結出更多碩果。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