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梅州大埔縣:打卡古鎮客家圍屋 嚐盡地道美食特產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大埔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中上遊,毗鄰福建漳州平和縣及龍巖永定區,其建置於東晉義熙九年(公元413年)。
當地歷史文化底蘊豐富,民間藝術多彩,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花環龍之鄉」、中華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東漢樂之鄉」,擁有大東花萼樓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有百侯名鎮旅遊區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3個、國家AAA級旅遊景區8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東花萼樓。(羊城晚報)

作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區縣,大埔有「三區六鄉」(中央蘇區、革命老區、邊遠山區;文化之鄉、華僑之鄉、世界長壽鄉、中國青花瓷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蜜柚之鄉)多個美譽名頭。

(羊城晚報)

【 一線探路 】

「客家香格里拉」「最美中國旅遊縣」「中國十佳最美小城」……廣東省內的小眾旅遊勝地不勝枚舉,有著以上頭銜的梅州市大埔縣首當其沖。

這個「五一」假期,一起去大埔「睇樓」,可一次看遍獨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吃客家美食,感受昔日的南洋風情。

第一站:客家圍屋花萼樓(經典必看)

客家土樓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呈八卦形的花萼樓是大埔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民居建築,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全樓共計有超過200個房間,見證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團結一致的文化傳統。

(羊城晚報)

從藝術布局看,花萼樓由三個同心圓圍合而成,樓中心的圓形天井,裝飾著一個直徑3米的古錢幣圖案,寄托著客家先民祈求豐衣足食的心願。

花萼樓。(羊城晚報)

第二站:百侯古鎮(打卡紅榜)

除了「兄弟相親,鄰舍友愛」,刻進客家人DNA里的還有「耕讀傳家」四個字。從花萼樓出發,驅車半小時就能到達以「一腹三翰林」「翁孫八進士」等軼事聞名的百侯古鎮。

(羊城晚報)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百侯古鎮這座清代粵東地區的科舉重鎮留下了眾多名人故居和仕宦官邸。

其中,既有氣勢恢宏的深宅大院,又有別具一格的大小祠堂,既有原始典型的客家民居,又有中西合璧的建築院落,宛如一座規模龐大的客家民居博物館。

百侯古鎮海源樓。(羊城晚報)

除了琳瑯滿目的民居,百侯古鎮還有兩項值得打卡的非遺美食——一是相傳由「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楊纘緒從北方帶回的百侯薄餅,二是古法手工製作的百侯牛肉乾,有機會不妨一試。

百侯古鎮肇慶堂。(羊城晚報)

第三站:松口古鎮(僑胞強推)

松口古鎮是客家先民由閩遷粵的始居地之一,更是明末以後客家人下南洋的重要港口。

(羊城晚報)

這裏最值得一遊的是火船碼頭,是舊時客家人踏上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一站。守望了無數客僑遠去的元魁塔,是當時人們寄托心中思念之情的「望鄉塔」。

如今,可以眺望碼頭上矗立的雕塑遙想當年客僑遠渡重洋、外出謀生的艱辛歲月。

松口古鎮全景。(羊城晚報)

碼頭上盛極一時的松江大酒店,現已變身為華僑文史實物館,展出一系列僑批、僑信和華僑從外國帶回來的家具、工藝品等,成為了解百年前梅州華僑民俗的最佳窗口。

松江大酒店。(羊城晚報)

從松江大酒店一路前行,穿梭在由僑胞出資建設的騎樓老街,不妨嘗嘗「下南洋」必備的口糧企爐餅,穿越回繁華的「南洋舊夢」。

松口第一餅:企爐餅。(羊城晚報)

【 體驗官有話說 】

羊晚體驗官:戚容源。(羊城晚報)

1、進村印象

大埔是一個根本不需要濾鏡就可以直出好圖的地方,除了有好山好水好風景,這裏的村鎮規劃也非常完善,可以說是「條條大路通景點」。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埔周邊的松口古鎮,雖然當初客家先民下南洋的盛景不再,但依稀可以在保存完好的騎樓建築群中沉浸式體驗當初的繁華景象……

騎樓街。(羊城晚報)

2、打卡感受

作為一個在海邊長大的小夥,這是我第一次到大埔遊玩。這裏群山環抱,和沿海城市很不一樣,旅程中經常能體驗到「山路十八彎」的驚險刺激,但在看到風情各異的客家特色民居時,就會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梅州的物價也非常「感人」,一百塊就能把整條街的小吃嘗個遍。遇上熱情的店主,還會滔滔不絕地介紹店裏招牌小吃的用料、製作工序,甚至還會當起免費導遊,告訴你本地人才知道的寶藏打卡地!

大埔美食。(羊城晚報)

3、心水推薦及理由:

A.必打卡的村裏「地標」:推薦花萼樓,穿越百年歷史,體驗《大魚海棠》的同款夢幻;

B.必試的美食或特產:一定要去一趟市區的江北老街,老鼠粄、筍粄、算盤子……各類有趣的寶藏美食讓你吃到「扶牆」走!個人強烈推薦Q彈有嚼勁的筍粄(新鮮的筍和筍乾剁的餡都值得一試),記得讓老闆多撒一點「靈魂蘸料」沙茶粉,一口吃下,鮮香四溢!

筍粄。(羊城晚報)

C.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帶上航拍飛機,在花萼樓擡頭望天,留下最帥的pose ,就能得到電影同款打卡照。

【 交通攻略 】

景點比較分散,建議自駕前往。

【住宿推薦】

想更進一步地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可以住進當地的鄉村精品民宿仁壽莊,在圍龍屋裏投入山野的懷抱,感受千百年前客家先民避世而居的閒適生活。

(羊城晚報)

本文獲《羊城晚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