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攝影手記】驚喜獲採訪盛事機會 膽粗粗探索運動攝影

撰文:林靄怡 蘇煒然
出版:更新:

入行四年,本地體育比賽在社會運動和新冠疫情影響下停擺,我拍攝體育題材的經驗尚淺,更何況是採訪大型體育盛事!不足兩個月前收到通知,「臨危受命」要赴杭州採訪,「驚」多於「喜」或許是最貼切的形容。我硬著頭皮向曾拍攝亞運會的攝記同事和行家詢問和請教,同時處理準備器材、收搭行李等林林總總的工作,然後就懵懵懂懂地出發了。
攝影、撰文:林靄怡

俞雅欣以破香港跳遠紀錄成績摘銅,成為香港田徑史上首位在田項奪得亞運獎牌的運動員。(林靄怡攝)

比黃金更貴重的「Pool背心」

在正式體驗過採訪大型賽事的經歷後,我發覺除了專注攝影以外還有不少行政事項要處理。攝影記者們需留意大會派發「Pool背心」(以便進入較佳攝影位置採訪區)或設置遙控相機等的攝影規則。有的場館的「Pool背心」只供大型國際通訊社的攝記,但有的則是先到先得,甚至只能在前一天接受申請。

每個場館的攝影安排五花八門,官方一早公布的攝影指南已是一紙虛文,簡單而言,現場的攝影經理就是「權力核心人物」,他今天想訂立怎樣的規矩,所有人便須跟隨。例如首日採訪賽艇,我們以先到先得形式申請得到「Pool背心」,隔兩天卻被攝影經理以「香港媒體只能派發一件背心」為由,失去了「Pool背心」資格。偶爾無所適從,除行家之間互通消息外,只能「有咩影咩」,專心把眼前事做好。幸而大部分攝影經理都親切友善,有行家亦表示今次相比歷屆亞運的安排較寬鬆,即使不是大型通訊社攝記亦有較多近距離拍攝的機會。我自身亦試過在設置遙控相機的場合,獲經理鄭重的握手道別,故也不過不失。

空手道對打比賽,雙方選手同時出拳。(林靄怡攝)

邊做邊學遙控相機攝入球畫面

出發前聽聞上屆有香港攝記成功以遙控相機拍攝,於是攜帶了相關器材。不過我們沒有在高空或水底設置相機的設備,故只可從地面視角拍攝,原本估計使用遙控相機的機會甚微,但難得今趟亞運之旅共有四次設置遙控相機拍攝的機會。

首次機會是拍攝亞運足球比賽,不知是天雨關係,還是自己剛到埗睡眠不足而設置錯誤,遙控相機最終只拍下了數張照片,亦捕捉不到入球的畫面。心有不甘,即使接下來的跳遠項目是我從未拍過的運動,我仍然膽粗粗申請使用遙控相機。我在向有經驗的行家詢問及觀摩大型通訊社攝記的設置過程和角度後再度嘗試,總算成功拍攝到遙控相機專屬的畫面。後來我又向一位現駐日本的香港攝記取經,最終在另一場的足球比賽中利用遙控相機攝得入球畫面,一雪前恥。亞運包含各式各樣運動,不少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嘗試,與通訊社攝記一同「set remote cam」運用平時鮮少接觸的拍攝方法,更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香港男足4強戰以0:4不敵日本。(林靄怡攝)

風雨中點滴進步

同事經常笑說我「好彩」,抽不到入場票拍攝開幕禮和閉幕禮,卻又碰巧拿到「Pool背心」見證亞運及香港的第一金,亦有機會於燈光較好的環境下拍攝劍擊賽事。唯一不幸的是天有不測之風雲,每逢我拍攝足球賽事必定下雨,在亞運行家之間獲得「林雨神」稱號。

今屆港足打進了銅牌戰,有幸多拍了足球賽事,但採訪的四場比賽中有三場狂風暴雨,另一場亦下了數分鐘毛毛細雨。坦白說本人非常討厭下雨,拍攝戶外比賽時天氣不佳更添拍攝難度,不單止要狼狽地包好相機和鏡頭,相機反應和對焦亦變差。不過曾聽攝記前輩指出下雨的照片更有「feel」,大抵是我們同樣受到了風雨的阻撓,產生了共同進退的錯覺,才拍下運動員與對手和大自然拚命搏鬥的難得畫面,表達出運動的張力。後來我對於「雨神」之稱只能回應「習慣就好」(眼淚心裡流),遇上壞天氣對攝記來說有時焉知非福,說到底還是回歸「有咩影咩」的心態,運用現場的一切營造具感染力的影像,一張好照片的誕生還須靠攝影師的觀察力和技巧。

每一天全情投入紀錄一件事,每一天都感受到自身一點一點的累積進步,大概為小記今次亞運採訪的總結,亦幸運地得到同事、行家還有攝影經理等人各方面的協助和包容。我有時會因睡眠不足而腦袋短暫短路,但一天辛勞過後於媒體中心與香港行家相聚吃飯,一邊討論大家的照片,不失為悠長亞運之旅的心靈慰藉。

女子重劍港隊決賽出場時彼此挽臂。(林靄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