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氣候治理 拜登的雄心遠見恐難實現

撰文:于冉
出版:更新:

12月14日,美國50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舉行了選舉人團投票,正式確認拜登(Joe Biden)成為美國下一任總統。此前兩天,12月12日,《巴黎協定》簽署五周年之際,拜登承諾他將在上任後的第一天就重返這個氣候變化協定。
美國重返氣候協定已成為定局。

2017年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上任後5個月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但由於不符合該協定生效起三年內不得退出的規定,美國不得不等到2019年11月4日再開啟退出流程,並於2020年11月4日正式退出。

目前美國正式重返協定的實際操作過程仍不得而知,但其重返標誌着世界温室氣體排放量居於世界前三位(總和佔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的國家或國家聯盟,同時也是世界上三大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中國和歐盟——均成為這個世界最大的氣候協議的成員國。

特朗普在他的四年任期內,大力推動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使用,在環境變化上的立場嚴重倒退,將奧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時期所做的遏制全球變暖的努力都付之一炬,以及拒絕向環境保護組織和機構兑現奧巴馬政府承諾的但尚未捐完的款項。

儘管拜登想要通過氣候變化與其他成員國展開合作,並在此過程中重塑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但由於美國政府換屆導致的環境政策的反覆,致使其在環境治理方面的步伐已經晚於且慢於中國、歐盟以及其他成員國。

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時,奧巴馬承諾到2025年美國温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水平降低26-28%。據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的報吿顯示,美國在2019年底的温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低約12%,距離承諾到期的2025年還有5年,不過距離温室氣體減排目標還有近半路程。

而另一邊,中國在2018年提前完成了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減少40%至45%的原定目標。歐盟也曾在2007年提出,目標是在2020年時温室氣體排放量的比1990年減少20%,並於2014年提前完成目標。

此外,美國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先是將氣候變化議題的重要性降級,後來直接退出《巴黎協定》。奧巴馬時期美國在全球氣候變化議程中是扮演最高領導力角色的,而在特朗普「退群」之後,美國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國際影響力也日漸衰弱。

在群龍無首的時期,中國和歐盟繼續在遏制氣候變化方面扮演領導角色。2017年9月,中國與歐盟和加拿大牽頭,向30多個國家提議召開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

同時,隨着中國國力的提升以及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其它國家也期待它承擔更多國際責任。2020年9月,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力爭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在11月初的中共「十四五」規劃中明確要在2030年實現碳排放峰值;12月12日的「氣候雄心大會」上,習具體承諾要在2030年令全國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拜登也在12日重複了競選時的承諾,即在不遲於2050年時讓美國實現碳中和。另外,拜登也早在競選時就提出了2萬億美元的投資計劃,用於基礎設施、清潔能源等領域。

但是,拜登的環境治理藍圖在國際和國內都遭受阻力。國際方面,美國影響力下降,特朗普的「退團」行為也使美國信譽度下降。國內方面,由於兩黨在氣候變化領域的立場南轅北轍,導致每次政黨輪替都造成環境議題徘徊於前進和倒退之間。目前,美國是受新冠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國家,拜登上任後的首要任務就是應對疫情以及提振經濟,在這兩項事項做好之前,拜登政府在氣候變化議題方面能做得有限。

事實上,氣候治理如今已經不再只是「政治正確」,其所牽涉的新興產業將是未來十數年乃至數十年的重要經濟驅動力,並有大量經濟及政治紅利。是以拜登也才在氣候變化上雄心勃勃,冀圖將其與國內清潔能源轉型聯繫在一起,趁着疫情需要重振經濟之時實施綠色新政,推動清潔能源汽車的研發,發展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清潔能源,以及增加環境友好的基礎設施投資,併為美國創造出大規模且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但是,由於美國在國內正面臨着公共衛生危機、經濟危機,在國際上影響力的衰弱,中國、歐盟漸漸扮演起代替美國在全球氣候變化議題方面的領導力的角色,拜登想要追趕上中歐,步履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