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記者被殺】嚴懲沙特王儲? 各國「制裁」的虛與實

撰文:唐宇廉
出版:更新:

《華盛頓郵報》沙特裔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遇害案,疑團逐漸解開──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認定,主謀就是沙特王儲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事件發展至今,西方國家多流於口頭譴責,付諸行動的卻不多,即使制裁落實,也只是隔靴搔癢。

特朗普出口術放過沙特

還記得在10月中,素來無視人權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揚言,倘若證實卡舒吉遇害,便會嚴懲沙特。可是,隨着對沙特不利的證據陸續浮現,特朗普相應「調整」說法,由原先的強硬,改以「無罪推定」邏輯捍衛這個中東主要盟友。當時輿論就盛傳,美國和沙特正在「協調」,避免事件衝擊穆罕默德本人。

果然,就在《華郵》於11月16日引述知情人士指,CIA確認王儲是幕後黑手後,特朗普便毫無遮掩地把他的真正想法抖了出來。11月20日他發出一份共有8個感嘆號的「特式」聲明,向世界宣示美國的沙特政策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儘管CIA已有定論,特朗普卻宣稱「或許永遠不知道真相」;他同時搬出「制衡伊朗」、「穩定油價」、「購買美國軍火」之類的「現實政治」考量,強調利雅得對華府的利用價值,變相輕輕放過穆罕默德。

11月20日,特朗普出發佛羅里達州過感恩節前,向記者表示他不會讓卡舒吉謀殺案影響美國與沙特的關係。(視覺中國)

11月22日特朗普把話說得更清楚:「這個世界是邪惡地方,非常邪惡的地方……我的政策很簡單:美國優先,讓美國變得更偉大,這是我一直所做的事。」

特朗普的表態,受到傳媒口誅筆伐。例如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就嘲諷,總統不單在感恩節赦免了一隻火雞,他還在犧牲美國價值觀下,赦免了穆罕默德;《彭博社》則指,現實政治下,特朗普不能放棄沙特,然而這個中東大國過去數十年很依賴美國,她要擺脫這種依賴關係是不容易的,暗示美國並非沒有制裁的槓桿。

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被指為謀殺案主謀,有傳沙特國內已有聲音要他「退位讓賢」,以免影響沙特的國際地位。(視覺中國)

多國施展「嘴炮式」制裁

事實上,口惠而實不至的,豈止美國?去年因人權問題而與沙特鬧翻的加拿大,或許為了避免雙邊關係進一步惡化,至今只是「考慮」制裁;正在處理「脫歐」問題的英國,也只表明正與歐盟「探索」如何制裁;法國和德國雖已宣布向18名涉案沙特公民實施制裁,包括發出旅遊禁令,但兩國並未透露名單是否包括王儲本人。

在主要國家當中,德國已決定凍結對沙特軍售,態度算比較積極。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統計,在2013年至2017年間,美國、英國和法國是沙特頭三大軍火供應國,導致這三國在口誅筆伐的同時,對嚴懲沙特畏首畏尾。

北約國家當中,對案件最積極的要數土耳其,但它的動機並非人道主義,而是利用案件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卡舒吉失蹤後,安卡拉便表明要「一查到底」,擠牙膏式發布調查進展。

自謀殺案發生後,一直透過傳媒發放「證據」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曾揚言,將不會在阿根廷G20峰會上,與沙特王儲會晤。(視覺中國)

這還不夠,土國外長恰武什奧盧(Mevlut Cavusoglu)在11月20日聲言,倘若土耳其與沙特的合作陷入僵局,土耳其將請求聯合國介入調查,擺出一副「不會輕易結案」的姿態。總統埃爾多安(Tayyip Erdogan)甚至揚言,將不會在阿根廷G20峰會上,與沙特王儲會晤。

安卡拉當局如此積極,自有其考量:一來,卡舒吉在土耳其遇害,不查的話很丟面子;二來,由於在敘利亞戰場和中東戰略利益上,美國與土耳其分道揚鑣,記者遇害案恰好成為土耳其與沙特和美國博弈的籌碼。

總括來說,自卡舒吉10月初失蹤以來,案件一直牽動西方輿論和政壇。在事件來龍去脈仍未清晰、王儲責任未明時,西方有的說要制裁,有的說要杯葛。諷刺的是,如今CIA已有結論,各國反而沒有什麼具體跟進行動。

自謀殺案發生後,土耳其伊斯坦堡就有民眾在沙特大使館前,舉行紀念卡舒吉的活動。(視覺中國)

上文節錄於第139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1月26日)《嚴懲沙特王儲?各國「制裁」的虛與實》。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