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白俄羅斯免簽證的背後

【來稿】白俄羅斯免簽證的背後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白俄羅斯於一月初與香港政府簽署了免簽證協議。同時,所有歐盟成員國和其他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和巴西的公民,都可以在白俄羅斯免簽證入境。政策出爐正值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在天然氣價格上起爭議。透過推出親歐政策來迫使俄羅斯讓步是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慣用伎倆。然而,俄羅斯堅決拒絕讓步,兩國重要官員更公開指責對方。究竟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的關係會否急轉直下,值得思考。

白俄羅斯利達市。(視覺中國)
白俄羅斯利達市。(視覺中國)

文:佛蘭克(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碩士生)

白俄羅斯的平衡外交

位於歐洲和俄羅斯的邊疆,白俄羅斯極具地緣政治重要性。總統盧卡申科經常藉以轉變立場於西方和俄羅斯之間,左右逢源。透過強調主權的重要,盧卡申科擁有足夠空間和彈性制定獨立外交政策來抵抗西方的人權指控和俄羅斯的融合計劃,從而鞏固政權。白俄羅斯至今仍未承認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為獨立國家的身份。當白俄羅斯參與歐盟「東方夥伴關係」合作計劃,它同時是歐亞經濟聯盟的成員國。據估計,自盧卡申科於1994年執政後,白俄羅斯從俄羅斯獲得的財政資助達1000億美元,以年計約70至90億美元。

時勢轉變,白俄羅斯未必得逞

以往白俄羅斯總能透過平衡外交從俄羅斯得到好處,但這手段並不適用於是次能源爭議。俄羅斯強硬回應,包括截斷部分油供應及首次設立邊界區,以迫使白俄羅斯清還拖欠的天然氣債務。

在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在資源管理上變得務實,摒棄無條件地向前蘇聯成員國提供援助。俄羅斯外交政策由兩大勢力制定,包括著重經濟成果的技術官僚及提倡歐亞融合的新帝國主義者。故要俄羅斯在爭議上讓步,白俄羅斯必須作出更大的妥協以滿足俄羅斯的經濟或政治利益,如出讓重要產業的控制權予俄羅斯或對歐亞融合計劃作出更大承諾。

此外,盧卡申科擁有的談判籌碼愈來愈少。2011年白俄羅斯因經濟衰退觸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要求盧卡申科下台。最終,普京向白俄羅斯提供貸款穩定後者經濟和盧卡申科政府。由於油價滑落對白俄羅斯經濟造成打擊,白俄羅斯最近再次出現街頭抗議。時間不在盧卡申科這一邊,他必需要儘快取得外來經濟援助以穩定政權。而這亦使盧卡申科在對俄羅斯能源爭議的談判桌上處於劣勢。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路透社)

評估各項可能性

理論上,盧卡申科可以忽然成為自由擁護者,仿傚烏克蘭向西方靠攏。然而,鑑於他的獨裁紀錄,西方國家領袖有否足夠政治智慧接納值得商榷。更重要的是,西方國家並不願意向白俄羅斯提供經濟援助。當然,接受西方經濟援助亦可能意味盧卡申科的政權會受到威脅。

另一個可能性是俄羅斯強烈回應,甚至推翻盧卡申科。筆者看不見這預測的必要性,因莫斯科正處於談判優勢,而保持盧卡申科在位有利維持地區穩定。強行權力更迭亦可能引起親俄白俄羅斯人的民意反彈。

其實,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的能源爭議並未走進死衚衕。身為有經驗的談判者,盧卡申科從未指責普京,只是怪責其下屬作出錯誤判斷。此舉無非為普京提供空間跟盧卡申科直接進行談判,並讓普京最終能以破局者身份解決爭議。當然,如上文所指,解決是次爭議需要白俄羅斯作出更大妥協。

【編按:作者於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修讀碩士學位課程,專門研究俄羅斯政治及外交。】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