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訪】社科院研究員王曉玲:中朝將走向「正常化國家關係」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金正男遇害、中國禁止從朝鮮進口煤炭、樂天集團轉讓地皮給韓國國防部用於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以上種種,顯示東北亞局勢近日風起雲湧。有見及此,香港01早前訪問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院副研究員王曉玲,詢問有關情況。

中朝邊境只隔着一條鴨綠江,而中國亦是對朝鮮最有影響力的國家。(Getty Images)

香港01:樂天集團決定把星洲高爾夫球場地皮轉讓給國防部用於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中國表示「堅決反對,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安全利益」。您認為中國可能採取怎樣的措施?中韓會否走到一個「準斷交」的狀態?

王曉玲:政府、經濟以及人文交流層面已經受到十分明顯的影響。從去年以來中韓高層互動非常少,很多公務出訪非常低;民間的大型旅行團從去年起就很有選擇性的叫停了很多;文化產業方面看到,諸如韓流類的交流,政府也是有意無意給了許多眼色的,其表態是出於民意對美韓加強同盟以及薩德部署的不滿。因此,基本可以認定中韓處於「準斷交」的狀態,雖然以自由行為代表的民間活動仍然存在,但官方的整體態度已經傳達出這樣的傾向。

金正男被殺只是「小動作」

香港01:金正男此前一直在北京方面的保護之下,但此次突遭遇害身亡,使北京失去一枚重要的「籌碼」,亦進一步凸顯中國對朝影響力削弱。您認為這會對中朝關係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王曉玲:這件事情當然會帶來負面影響,但中朝關係最根本的問題不在這個小動作上。中方主要還是考慮朝核問題,也沒有必要把這件事炒作得這麼嚴重,它畢竟還不是一個定基本基調的要素。如果沒有朝核試驗以及導彈威懾的影響,這一事件未必受到如此大關注和過度解讀。這件事情確實讓中國很惱火,但回顧中朝關係的歷史,從抗美援朝以來,類似事情甚至比這要大的事情有很多。如果說中朝關係在走下坡路,原因還是在朝核問題。

金正男今年2月遇刺,外界懷疑朝鮮政府為幕後黑手。(美聯社)

即便沒有金正男一事,中方也會加重制裁

香港01:在金正男遇害五天後,中國決定在今年年底之前禁止從朝鮮進口煤炭,連中國官媒也在刊文批評朝鮮,您認為此舉是否可說是中國對朝戰略發生根本變化的一個起始點嗎?

王曉玲:我認為中朝關係多年來還是在「量」的積累,而非「質」的變化,包括這次,即便沒有金正男一事,中方也會加重制裁。在2016年的聯合國制裁草案出台後,中國通過不同渠道告誡朝鮮不要繼續「走下去」,已經給朝鮮留了非常大的餘地。事實上,國內要求對朝鮮嚴厲制裁的呼聲很高,國際上中國也面臨很大的壓力。但是,中國過了一段時間後,才在聯合國的框架協議下參與制裁,並且在執行上還打了些折扣。國際社會對中方有許多批評,包括韓國就以此為由表達很多不滿,也給部署薩德的提供了藉口。實際上,中方一直非常被動,被朝鮮緊逼著走到了現在。中方表態中朝要走向「正常化國家關係」的時候,是不是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節點,而現在還都只是在量的積累上。

中國2月18日宣布在今年底之前禁止從朝鮮進口煤炭。(Getty Images)

中國欲在東亞發揮更大影響力 必須解決朝鮮問題

香港01:我們看到,儘管金氏政權多次進行核試,挑戰國際安全底線,但北京始終保持耐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一直認為,對東北亞國家而言,穩定、和平與發展是壓倒一切的最重要任務。但近年來的情況表明,在北京對朝影響力逐步縮減下,外界已無從判斷金正恩下一步會去往何方。北京是否應該評估最壞的結果,早做兩手準備,制定一套可行的替代方案?

王曉玲:可以說兩手準備可能是早已存在。如果中國要在東亞地區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朝鮮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我個人的判斷是,中朝兩國的社會發展漸行漸遠,而政治總是與國內情況相依存的。另外,中國要解決東北亞的區域問題,除了意願以外,還要有能力,所有的能力都是對比而言的。中國表現出較為強烈的參與國際關係重建的意願,很可能就從周邊開始試驗;如果朝核問題解決不了,成為區域強國更無從談起。

大選之後 韓國會嘗試努力「修復」中韓關係

香港01:現在韓國國內政局混亂,韓國國內也出現了一種聲音,要在半島問題上「火中取栗」、「渾水摸魚」,同時薩德問題也一直是中韓博弈的焦點。中國如何更好地平衡朝韓的不同國家利益訴求,維護自身的國家安全並確保半島形勢穩定?

王曉玲:之前,中方在半島問題上做得很好的一點,能夠較好地處理同韓國的關係,但是朝鮮卻迫使中韓關係在安全的需求下「現出原形」,說到底韓國是美國的同盟國,這方面通過薩德一事突顯出來。近期來看,中韓兩國要對雙方關係重新思考,中韓關係在大選之後肯定會進行一次努力的「回歸」或者「修復」,韓國會非常積極地去建設中韓關係。從經濟上來講,它肯定離不開我們,同時美國的戰略收縮也會給它非常大的壓力。所以種種因素會迫使韓國會主動找中國,而不是中國去積極主動地構建中韓關係,但是中國也要在恢復的過程中建立實際上的聯繫。

王曉玲:中朝關係方面,我的感覺是肯定會沿著正常間的國家關係走下去。雖然,過去中國在處理中朝關係上會因為韓國出現一些搖擺,比如說在中韓關係受損時去緩和一下中朝關係,給韓國一些壓力。但我個人認為,中國若想成為區域中的大國強國,就必須建立自身的原則及準則,避免交易或者是投機。在朝核問題上,我們之前一直回避這個問題,認為這是美國的問題而非我們的,但實際上在這一問題上受傷最多的是中國。在此情況下,核問題上要建立一定的紅線,有些事情是不能碰的。我認為在中朝關係上,向著這個方向調整的勢頭越來越明顯。這次的禁煤令中國做得很好,沒有受到中韓關係影響,中國要為這一地區的安全負責,類似的動作可能成為中朝關係的一種新的互動模式。

中美互動不改變 多方會談就只是一個美麗的想法

香港01:北京作為一個「粘合劑」應該如何在這複雜的局面下推動朝核問題的解決呢?

王曉玲:這個問題討論了很多年,但幾乎是無解的。因為參與者太多,國際社會層面上、地緣關係、雙邊關係等好幾層因素交織在一起。在現在這一階段,哪怕是四方會談也好,難度都非常大。要想階段性的遏制朝核問題,比較有操作性的就是制裁,甚至是比現在更嚴厲的制裁。多少年來始終有兩個版本的說法來解決朝核問題,要麼中美加強合作,要麼中國的力量足夠強大,能夠自主決定這一區域的政治發展走向,美國退出這一區域,但是在現實來看,美國不停地在這一地區製造麻煩,並不肯退出去,在中美這種互動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多方會談就只是一個美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