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禁煙工作倒退 控煙草案掀正反雙方激辯

撰文:鄭子健
出版:更新:
禁煙在國內仍有漫長的道路要走。(Getty Images)

昨日(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剛巧遇上中國控煙工作引起社會熱議。內地《公共場所控煙條例》已完成逾1年半公眾諮詢程序,準備擬定及推出草案內容,可是據《第一財經》調查所得,於諮詢階段,原初草稿列明「在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室內全面禁煙」,但於正式草案卻列出多項豁免,容許餐廳、酒吧、茶樓等娛樂場所設置吸煙區。

據《新京報》報道,哈爾濱市控煙辦主任張敬東認為,假如於室內設置禁煙區,即使配置抽風系統,也不一定能完全阻止二手煙霧擴散至非吸煙區,結果「如同游泳池裡設置便溺區一樣」,煙民與非煙民都要承擔吸煙的健康後果,控煙工作或者會成為「無牙老虎」,徒勞無功。

現時內地大小城市已陸續立法控煙,涵蓋範圍及細則各有不同,如首都北京實施室內全面禁煙,不設任何豁免;相反,上海則正計劃修正該市控煙條例,容許旅館設立吸煙用客房。至於《公共場所控煙條例》為中央頒行法例,全國通行,法律效力於地方控煙條例之上,地方政府或需按其內容修訂本地控煙條市,容許或擴大法定豁免範圍。

於2000年,中國死於二手煙所致疾病的人數為10萬,至2010年上升為15萬;又中國於2003年簽訂《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承諾最終達致室內全面禁煙,並嚴格限制煙草廣告宣傳,然而時過10多年,控煙成效有限,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自行立法規管,即使條文嚴密,執法成效仍廣受懷疑。

中國煙草業除了事關公共衛生,又有經濟考量一面。現時內地實施煙草專賣制度,由國家統籌管理煙草生產及銷售,所得利稅高達全國財政收入6%;地方政府如雲南省更以煙草生產為支柱產業,不少邊陲省份的貧民寄生於煙草供應鏈,依靠種植煙草維生。至於煙草公司則辯稱,業界已著力於減少煙草成品所含焦油,降低危害程度,而中國現時有3億煙民,政府不應該剝奪其嗜好和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