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內 保護歷史老城不能再拆 

撰文:李俊杰
出版:更新:

中共中央及國務院昨日(27日)向北京市委發出《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批覆文件,要求北京市委及市政府嚴格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此後需要長期維持在這一水平;
另要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全方位對接支援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

河北雄安新區。(視覺中國)

據統計,北京市常住人口於2016年末為2172.9萬人,而由於人口密集,城市的承載能力差不多到達臨界點,坊間已有不少人討論中國建立副都或北京建立副中心之相關議題。

上述文件針對此問題,提出北京要「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序推進「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帶動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另要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發揮北京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全方位對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聯繫」。

北京交通擁擠可謂舉國聞名,開發通州為副中心有助疏導城市機能。圖為北京地鐵天通苑北站安檢大廳啟用進站排長龍的情況。(牆外樓)
早在2015年7月14日,通州作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消息就已塵埃落定--北京人口不斷上升,為求疏導、增強城市功能,北京政府遂開發鄰近的通州為副中心。(通州政府官網)

文件要求北京保持城市建築風格的基調與多元化,「打造首都建設的精品力作」,包括做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特色風貌塑造,加強老城和「三山五園(普遍認為是:香山、玉泉山、萬壽山;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後為頤和園)、暢春園、圓明園)」整體保護,老城不能再拆,通過騰退、恢復修建,做到應保盡保。這也意味着,老城不能再拆了,想利用拆遷而一夜暴富看來是不可能。

文件另針對農田和生態保護,指出城鄉建設用地(非農業用的發展用地)規模減少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5年減少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要嚴守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劃定並嚴守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切實保護好生態涵養區。同時要加強首都水資源保障,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節水和水資源保護,確保首都水安全。

文件另針對農田和生態保護,指出北京要減少城鄉建設用地的規模。(視覺中國)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指出,北京是一個缺水的城市,水資源是其中一個因素。從城市本身的經濟社會發展看來,(若人口繼續膨漲)道路交通、基本的公共服務都有一定的限制,2300萬是一個綜合了自然資源、經濟社會發展等各方面因素以後提出的目標。

張車偉續指,「目前看來,實現這一目標,困難並不是很大。近一兩年,尤其是去年,北京常住人口的增加已經有所減緩,這一方面和城市的承載能力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城市着力調整人口的規模有關」。